国内音乐行业多年来版权保护缺位,许多歌曲持续产生收益,创作者本人却难以从版权上获得对等回报。
根据国家版权局下发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去年11月开始,各大主流在线音乐平台全部下架了曲库内未经授权的音乐。
在更加严格的政府监管面前,哪家网络平台取得合法授权的作品越多,就越能吸引更多用户。于是音乐版权这个曾被盗版、免费试听及下载伤害得体无完肤的“受气包”,在国内音乐行业又变回了热气腾腾的“香饽饽”——以“三巨头”酷狗酷我、阿里、 腾讯为代表的音乐平台纷纷重金争夺正版音乐版权,手握“货源”的各大唱片公司喜笑颜开地享受被追逐的“价高者得”的快感。音乐版权受到产业的重视,对于真正从源头上构成歌曲版权的广大词曲作者而言,无疑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创作环境。
词曲是歌曲成立的根基,但国内音乐行业多年来版权保护缺位,许多歌曲虽持续产生经济效益,创作者却难以从版权上获得对等回报。通常的情况是,许多创作者只能一次性获得一笔微薄的收入,之后便跟自己的作品再无关联,无论歌曲在实体、数字领域取得多大收益,对创作者来说都是“一锤子买卖”。从当年唱片大卖百万张,到MP3、彩铃流行,再到如今唱片公司高价卖歌给各大音乐平台……时代在变,词曲作者的版权收益状况却一直不容乐观。写歌如何养活自己,是摆在创作者面前实实在在的问题。许多写出热门金曲的音乐人都被迫选择转行、另谋生计,更多热爱音乐、拥有天赋的创作者,日渐无力在这个行业的食物链底端继续发展。
而版权无法反哺创作人所造成的恶果,便是大家这些年在华语乐坛看到的种种怪象:“金曲”越来越少,“神曲”越来越多;电视节目里选手们捶胸顿足嘶吼出的都是年代久远的经典老歌,各大平台上花样翻新的新人新作却让人提不起兴趣;在一些音乐奖项评选上,“年度歌曲”之类的奖项几乎都被影视宣传曲占据,通过专辑、唱片形式推出有影响力的作品越来越难。
其实,曾被鼓吹“唱片已死”、日薄西山的中国音乐产业,经历唱片载体变化、互联网时代变革的阵痛后,正步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轨道。而“音乐”本身产生的价值从未衰退,仅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规模就已突破2700亿元。在“超女”“快男”巅峰过后,近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节目持续风靡,也证明音乐对受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消费需求。如今国家大力推行在线音乐正版化,无论作为传统版权买卖、囤积的唱片公司,还是一边购买版权一边推进付费体验的音乐平台,或者是曾经习惯了盗版、免费试听下载的听众,都迎来了一个保护版权人从音乐传播和使用中获得合理报酬、刺激版权创作与收益良性循环、推动行业从源头健康发展的好时机。
对于很多人来说,音乐或许是用来消遣的生活调味,但对于呕心沥血创作作品,却无力靠作品实现基本生存保障的广大音乐人而言,版权的正版化进程、共赢式发展、合法化收益,将成为他们在这个行业前进的最大动力,也将是我们每个人可以真正拥抱、享受互联网音乐时代的最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