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音乐的创造性思考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20

 

 

 

 

新世纪开始之际,从音乐教育或其他的领域来的资讯,使我们对创造性思考有了更多的认识。不论理论或实务工作,应用都是核心的课题。也就是鼓励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以一种创造的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篇文章中将回顾一些基本的定义,为音乐老师工作中所涉及的音乐创造性思考找到一个定位。首先我们厘清创造力的一般定义,再把它放入音乐教学现场,鼓励创造思考的音乐教学理念与活动。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常常被使用的一个词,但也因为它的可能性太多,所以定义并不容易,常见的说法还有创意教学、教学生有创造力、创意思考等。本文从四个不同的面向检视创造力的意义,也就是了解创造力的四个P:人、过程、作品、地点(person, process, product, place)。
 
一、有创造力的人(The Creative Person)
       
人们认为有创造力的人多半是描述其具有某些特质。而许多研究的文献则从汇整过去和现在社会上最有创造力的人着手。一些普遍的特征包含具冒险性、有幽默感、兴趣广泛、心胸开扩、富于梦想、觉察感知敏锐。另外也有一些潜在的负面特质:冷漠、高傲、不专注、强迫性、情感脆弱、难以控制等。
       
这些关于创造力的人格特质未必和维持秩序、安宁的教室教学产生连结。班上最淘气的学生也可能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那老师如何应付这种状况?首先,要先了解学生这种创造力潜能可以改变老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自我形象定位。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的能量注入到一些具有创造力的音乐产出工作或任务的话,那么这些小麻烦的角色可能因为自我实现而有所改变。
       
当然,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创造力的潜能,但老师若是对具有创造力的人格特质有多一分的认识,会比较能就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引导他们朝向正面发展。老师可以运用需要一点小冒险的作业,或者有点好笑却能让学生投入的音乐课题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老师要支持教学室中的适当的尝试和幽默感,也要建立创造力必要特质的示范。

二、创造的过程(The Creative Process)
       
从人开始想要制作一个创造性的作品开始,创造的过程就展开了。Webster提出音乐的创造思考模式,为复杂的创造过程描绘出轮廓,即从某个的点子或企图出发,到完成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品为止。在起心动念到完成作品之间,需要有使能的技巧和环境的支援。Webster四阶段的创造思考模式分成:预备、潜伏、领悟、印证,这个说法最早是由Graham Wallas所想到的,以下分别加以介绍。预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有创造力的人开始构思与收集作品相关的素材和作法,但最终他不一定会照着完成,也可能遇到问题。音乐的创意人可能会问的是:「我想作什么样的音乐?」;「我要用什么乐器?」;「我的作品要用什么样的风格呈现?」
潜伏阶段 这个阶段是创作的人把他创造相关的问题暂时摆一边,让头脑好好运作一阵子的重要时期,即便并没有很主动的对主要问题或作法加以着墨,有时还会有些混合其他看似不那么直接有关的事情类化在一起。在音乐教学上这个重要的「思考时间」应该加以鼓励,老师要允许学生有时候离开他们的创作作品,也鼓励重新走过或经验一些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音乐活动。
        
领悟阶段 一个好主意忽然福至心灵地出现在心中,伴着「就是这样」的感受,即为领悟阶段。这种领悟不一定会出现在创造性作业进行中,有时也会在其他工作时突然冒出来。在音乐上可能是恰如其份的旋律浮现心中的那一剎那。学生如果随身有笔记本或电脑能把潜伏期各种音乐上的尝试记录下来的话,常会为领悟后出现的音乐想法而惊奇。
       
印证阶段 创造力思考的最后一个阶段,作者把所有相关的讯习和想法整合在一起,完成一件作品。对作曲家而言,意指放下写谱的笔或离开电脑键盘,第一次从头到尾欣赏自己的作品,不管是交响曲、钢琴曲或只是小朋友的简易打击乐合奏。创作的人当然可以再修订自己的曲子直到自己完全满意为止,但修改也等于重新又走了一次创造的四个阶段。小朋友通常会完成四个阶段后就不再进行修订的工作,但老师要鼓励他们进行再一次的自我修正工作,因为这样有易于更细心而深入的学习,让教室的音乐创造活动更能促进音乐成长。

音乐的创造思考研究显示:大部份有创造力的儿童在完成作品之前若能自在地探索多种声音的选择,会让他们觉得创作是一件舒服的事。因此声音的探索、写谱、音乐作品的组织、或简单的演奏一些不一样的声音等,都应该在音乐课堂上提供,这样才能让音乐的创作过程得到滋养。包含脑力激荡的音乐活动,如:为曲子找好几种不一样的结束方式等,种种开放性问题都是很好的刺激。

三、创造性的作品(The Creative Product)
       
一般关于创造性的作品的定义有二个方向,即独特、原创、有价值,以及令人喜爱两大类。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独特、原创、有价值,其实是一个相对性的比较,比较作品与其产生的社会或社群的一般状态。音乐的作品和即兴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条件下,互相比较而生,不管是古典时期的作曲家、二十世纪的音乐人、或是国民小学的小朋友。所以小朋友的作品的独特性是和同班或同年级或同一天作曲的人相比的,欣赏者可以分辨出他们的不平凡。老师在指导作品创作时应尽量鼓励学生尝试不一样的想法和作法。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原创性但没有意图或价值,将使得作品未必具有创造性。儿童的音乐作品通常只能呈现其声音上的独特性,但却常是没有意图表现什么,只是音乐探索中偶而迸出的火花。音乐的创作人需要有意图和计画,一个独特的作品必需同时是有价值或美感上讨人喜爱的。所以听者是否喜爱这个作品?是基于美感考量或直觉的有趣呢?这些是需要考虑的。因此教师应运用反省思考及鼓励修改的机会,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创作意念。

四、创作的地点(The Creative Place)
        
创作的地点对音乐教师来说可能是最容易掌握的,因为它常就是上课的教室。鼓励而不压制创造思考的教室通常学生的心理感到安全,常常有丰富的声音做为音源,参予探索的气氛,允许不成功的声音探险。学前的孩子需要安置在充满声音素材和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与歌曲的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想知道音乐是如何作出来的。他们需要知道如何建立一个和弦,如何混合一些音色来制造音乐的效果之类的。所以学习的地点仍需要提供丰富的声音探索素材和机会,老师指导即兴和创作的工具作也会越来越重要。
贰、以创造思考为核心的音乐教学。

以创造思考为核心的音乐教学
 
认识了创造力的四个P以后,教师该如何让自己学会发展音乐教室中的创造性活动呢?基本上,把创造性思考当做音乐教学的重要理念,并且普遍地应用在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不错的作法。以下分几个音乐教学的面向来讨论。

一、用声音思考(Thinking in Sound)
       
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用声音思考。声音的创造力思考会发生在老师要求学生对所有音乐活动都把想像声音当做关键时。这个简单的作法带来许多惊喜,即使是在学生进行认知活动时也一样,只要加入用声音思考的创造性活动,总会有许多有令人兴奋的经验。运用想像力想像不同的声音或声音的结构,或在欣赏、表演、创作、即兴音乐时运用它,总会给学生带来个别化的音乐经验。因此老师千万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刺激学生用声音思考的机会。透过要小学生即兴或创作时进行声音的思考,或者是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国中的音乐欣赏课程,老师可以明确地观察到学生对声音的扩散性与聚敛性思考。在乐团练习时发问也是好方法,例如:假如用低音号来吹长笛吹的部份听起来会像什么呢?或是想想看生日快乐歌如果用摇滚乐团演奏会变什么样子?这些问题都能带领学生运用音乐的高层思考能力。让学生发现自己周遭的声音或是找出可能成为音乐的声音也是鼓创造思考的可行方式。这些活动在以往教师为中心、少有个人音乐创作的教学方式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美的判断
       
要求学生对声音做扩散性与聚敛性思考,难免涉及美感的判断。这里要讨论的是像如何为旋律配伴奏?如何把同学做的动机进行发展?要从第十五小节还是十六小节开始渐慢?或者是听了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两、三次时,要如何找出某一乐段交响乐色彩的运用是什么企图?这一类的美感判断需要有专人引导,而且要有多次的经验和练习。
       
不论那一级学校的音乐教学,都少有人会问学生关于美感判断的问题,因为教学时数的压力,大部份老师会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演奏、怎么唱、怎么听、或是怎么创作与即兴。事实上只要花少少的时间引导学生用声音思考、美感判断,音乐的学习成果会更有能量,花费在一些排演和反覆练习的时间也会相形减少。
       
另外一个值得推荐的美感判断经验是指导音乐效果。音乐教学中最有挑战性也最少被提及的就是指导学生认识音乐在理性和感性上是以何种深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把美感判断放入日常学习活动的各个部份,尤其在创造性活动的历程,老师可以把发现音乐中的感觉的学习发挥到极致。学生透过创作自己的作品和诠音乐的经验,觉知音乐的力量和意义,这样的方法远超过乐谱上的豆芽菜所能表达的。

三、运用创造性活动整合技能
       
把所有鼓励创造思考的音乐活动做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下,老师也应该运用创造性活动整合技能学习。以指导四年级的直笛吹奏为例,学生学会基本的吹奏方法以及一些音的指法后,老师可以在某一周或二周让他们用会吹的音作一首短曲或是把课本的歌曲用两种不同的诠释方式演奏出来。下学期也许可以让学生使用某个和弦作一小段的小组即兴。等学生吹到六年级或更高阶的团队,让学生比较两个不同的演奏版本的诠释方式,请他们发表对于演奏的不同看法。
       
把创造性活动融入技能建立的过程中是更合理的作法。研究显示:有意义的学习必需是透过主动的经验与背景。器乐学习中如何把音吹(拉)对、吹准、技巧发展、音色掌控等,都是核心重要的部份,但是如果只是依照教本一一的吹过去,而没有创造性活动的加入,那就像看书或录影带学驾驶船一样,永远不知道海风吹拂在脸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运用创造性活动整合技能,放入例行的教学活动所引发的影响是深远的。音乐究竟要教什么,要如何进行需要事先思考,必要时也要做一些调整。例如:二月和六月是期末不适合排入新课程;或者是进度中少排几首曲子的练习,多用一些时间探讨学会的曲子,让学生发展更深一层的音乐学习。音乐会或家长参观日的活动也会因为有学生作品的展演而更加丰富。

四、评量
       
创造性的教学融入了教活动和课程,评量当然就要相对的调整才合理。没有任何一种评量方式可以完全地评量复杂的音乐学习过程,所以需要多元的评量,对于音乐的创造思考活动如何评量也是当前需要努力的部份。传统上音乐的老师只以学生完成的作品或演奏来评分,重视成果,例如:以乐团表演的成功与否判断其合奏的品质,个人的表演表示个别的成功。乐理则大部份是用纸笔评量来进行。这些评量的方式对音乐学习还是重要的,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的结果。
       
但是传统的评量方式没办法评量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让我们得知学生是如何用声音思考、进行美感判断、以及以创造的方式整合音乐的学习。为了有效关注学习的成果与过程,运用多样的评量工具是可行的作法。学生学习档案对于记录音乐创造思考力的成长是一个可用的方式。这一类的成果档案不必大,随着教学的脉络留存学习的资料,这种方法在专题学习的教学中也常被使用。以三年级的直笛团来说,除了乐谱外,多准备一本空白的五线谱本子,随着音的增加或节奏符号的引入,学生都可以写下自己的小小创作,几小节也可以,日积月累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直笛能力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当然,如果老师再鼓励学生修改,并且记录修改的理由,或者把即兴与有目标的欣赏记录与回馈放入,那么学习档案就会更丰富了。老师可以把这个记录作为评量进步与家长参予的架构,而有分级说明的评分标准则可以同时兼顾过程或结果的评量。
       
这种创造思考为核心的教学评量最好具有相当的弹性,而只就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部份进行评量。创造思考活动不好评,但并非不能评,重点在于我们如何把它整合入教学活动之中。

结语
       
人类生来具有创造性思考、行动和生活的能力,创造力的表现可以发生在作曲、即兴的音乐活动中,也会发表在欣赏、律动和表演时。培养对声音的创造思考可以是音乐教师的教学宗旨,随时把握创造力的四个P:person、process、product、place,老师可以鼓励、激发、与释放更多关于音乐的创造性思考在音乐学习中。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