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钢琴家石叔诚谈音乐教育 太注重技巧让孩子受罪

作者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4-03-19

 

 

 

 

5万琴童:拉二胡的也在教钢琴
  
当晚,正一琴行的艺术交流中心除了聘请石叔诚为艺术总监,还与百名岛城钢琴老师签约,号称琴童可以在签约老师中自由选择老师,其董事长初政起告诉记者:“这是我们针对目前青岛的钢琴教育市场比较混乱而推出的一项举措,签约的老师首先由我们艺术中心在教学资质上进行把关,并且根据入门基础、升级提高、直升艺术院校等各个层次向学生进行推荐。”
  
以前,有说法称青岛有10万琴童,初政起说青岛家庭的钢琴保有量在10万架以上,但根据对目前青岛每年参加器乐考级、接受音乐培训等学生的统计情况来看,目前青岛学器乐的孩子即广泛意义上的琴童有约5万人,其中学钢琴的比重最大,有1.5至2万人,“这是目前仍在持续学钢琴的人数,还有很多孩子短暂学过两三年就放弃了。”
  
初政起认为面对庞大的学钢琴的孩子,青岛的师资力量却参差不齐,“有一些老师是毕业于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或师范院校的艺术类专业,但也有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所以也有一些拉小提琴的、拉二胡的都在教钢琴,而很多家长也难以辨别老师的真实水平。”
  
作为一个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调音师,初政起说自己还发现不少家庭都缺乏钢琴的保养、使用知识,“很多钢琴多年不调音,孩子每天就在跑音厉害的钢琴上弹奏,这对孩子的耳音、乐感都会有损害。”
 
音乐退步:对“噪音”缺乏鉴别力
  
青岛学音乐的孩子在人数上乍一听不少,但石叔诚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现在全世界一年钢琴产量不到40万台,中国人消费了38万台左右,好像很多中国人在学钢琴,通过手机也都能听到音乐,电视上的音乐选秀节目也不少,但不少人去听音乐会时,却依然意识不到自己不是来聊天、谈恋爱的”。
  
石叔诚说我们在音乐素养上欠账太多,在他学音乐的上世纪50年代,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很多大学生在唱一些优美的歌曲,“我的很多歌就是在公交车上学会的,但现在我们的音乐环境退步了,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公园、车站、机场,经常能听到在播放一些非常难听的音乐,有时是因为音乐本身是劣质的、低俗的,有时是因为播放器的问题,我家隔壁有个幼儿园,几十年都在播放难听的音乐,有时候声音都变形了,还放很大的音量”,石叔诚说在多数情况下,对这些“噪音”,人们却缺乏辨别力。
 
学琴歪路:只知摁琴键不懂欣赏
  
这些年来石叔诚经常在全国各地进行钢琴教育的推广和公益讲座等,他注意到,很多中国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刻意讲究技术,却忽略了音乐本身的魅力,“很多音乐教师都是教学生手指、手腕动作要如何,还有家长把我的演出拍成视频,放大后让孩子学我的指法,这让孩子学琴成了受罪,不少孩子学着学着就丧失了练琴的兴趣。”
  
“我遇到过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莫扎特奏鸣曲》演奏得不错。我问她弹的是什么调?她说不知道。我说是C 大调,我要她弹奏C 大调音阶,她不会。她就是按照曲谱一个音一个音抠出来的,她把弹钢琴当成了学电脑练打字一样”,石叔诚说:“现在音乐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音乐当成听觉上的艺术,虽然钢琴有琴键,摁准了就成,容易上手,但如果一个人学了很多年钢琴,仍然不具有辨别声音的耳朵、理解音乐的耳朵,那么这些年是白学的。”
  
石叔诚认为,很多家长称自己是音盲、乐盲,迫不及待希望孩子能有音乐专长,却往往舍本逐末过于注重技术或揠苗助长地去考级,让很多孩子在比演奏得多么快、多么响,而不是理解音乐里的层次、情感和音色的变化,“听莫扎特的作品要能理解莫扎特,听贝多芬作曲要感受贝多芬,这样才真正懂音乐。”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来听听音乐剧中的名曲,让人沉醉
  • ·【好文分享】爱尔兰音乐,低吟浅唱却直抵人心
  • ·【音乐百科】莫扎特不自由,但他的音乐充满自由!
  • ·【音乐百科】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如何影响歌剧..
  • ·【好文分享】大提琴的一往情深,只想送给情深的你
  • ·马勒声乐作品《帕多瓦的圣安东尼斯向鱼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