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回归简约、直接的《妈妈咪呀》

作者来源:Muzik杂志 杨忠衡 发布时间:2014-03-13

 

 

 

 

我去北京看了《妈妈咪呀》(Mamma Mia)中文版,很多杂七杂八的惊奇,很多启发。
 
第一个惊讶是,比预期中好看。个人从1999年《妈妈咪呀》首演,就对此剧心存怀疑。我不排斥ABBA,相反的,他是陪我成长的老伙伴,可说是最爱的一个西洋团体。我几乎收集了所有ABBA唱片和影片,因此,不但ABBA演唱的原来样貌,乃至这些歌与自己生活回忆的结合,已经成为牢不可破的印象。
 
当我听说音乐剧把这些经典歌曲,拿去诠释一个看似无厘头的闹剧(一个即将结婚的女孩,邀请三位疑似老爸的嫌疑者当来宾)时,心里还曾感到有点不满。后来听音乐剧原声带,演唱功力和韵味也并未加分。最后终于看了梅莉史翠普和几位帅哥大明星合演的电影版,不但戏剧内容果然没有说服力,大明星们令人不敢恭维的演技和唱功,更验证了先前的疑虑。
 
但是这次北京版有几个因素,却吸引了我的好奇。直接原因,是台湾不少朋友参与,包括作词、舞台技术和表演。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部译成中文的外国音乐剧,主办单位安排了长达一年,全国上百场的演出(光北京世纪剧院第一轮就安排了八十场)。我很有兴趣观察表演的品质和观众的回应。
 
以音乐爱好者往往信任品牌的习性来说,此次中文版几乎逆势操作。用中文演唱会不会破坏原剧氛围,让「舶来品」变成「地方土产」?本来就颇有争议。演出者不寻找影视界知名演员,也放弃护航效应(知名演员无法长期奉陪)。然而到北京后,听说宣传和反应都不错,接受度颇高,既能有效降低成本,又能打破与广大观众间的文化隔阂。
 
现场观赏的心得,觉得它与其他台面上的大陆作品有许多不同。例如,简洁的舞台,以及朴实的演员造形。演技、动作及舞台呈现的节奏掌握,都很流畅、紧凑有张力,让我知道它成功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无以名之的剧场基本功。
 
电影因为没有舞台技术限制,自由度过大,反而降低音乐剧的紧致感。但剧场演唱者与观众间微妙的即时互动,布景、灯光的精心设计,带来一种无可取代的兴奋感。看过之后,心里有个问号被解答了。为什么很多大陆剧让人看得不舒服,在于创作者太过依赖外在因素,例如:华丽的舞台、机关道具,夸张的表演方式,以及一些看似理所当然的煽情手法,但结果只让人觉得做作、格格不入。这就像精采的相声、小剧场或独角戏,能在极简的条件下,依然让人深深触动,同样的道理。
 
《妈妈咪呀》并不是我心目中的经典,但是它等于给醉心排场的大陆音乐剧界一个很好的示范。台上大都是本地演员,证明表演者已经不是成绩不如人的借口。创作者应该更费心去揣摩舞台的「魔力」,而不是一味迷信外部效果。这点须要更多的实战经验积累,但如果尝试的方向正确,还是可以缩短摸索的时间。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音符舞动,悲伤遁形,欢乐常在
  • ·【好文分享】每一次触键,钢琴都在诉说一个动..
  • ·【好文分享】灯火闪烁中,一曲爵士,唤醒城市..
  • ·【好文分享】古典音乐,它的美不张扬,却能深..
  • ·【好文分享】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还有那一曲..
  • ·【好文分享】草原之歌,轻柔强劲,尽显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