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常去听古典音乐会,您一定曾经在节目单里看过「奏鸣曲」这三个字,但整场音乐会听下来,您可能也不觉得那首「奏鸣曲」跟其他的曲子有什么不一样,所有的曲子不都是演「奏」之后就会「鸣」出来了吗?
其实,一开始还真的就是这样
「奏鸣曲」(sonata,复数为 sonate)这个字,是从拉丁文和意大利文的动词「sonare」变来的,而 sonare 基本上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所以人们最一开始使用「奏鸣曲」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泛指「所有经过演奏(而非唱歌)而发出声音」的曲子,到古典时期之前都是这样。
到了大约十八世纪中期,「奏鸣曲」这个词有了更精确的意思,要称作「奏鸣曲」的曲子,必须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钢琴独奏、或钢琴与另一乐器的二重奏」;第二,它必须有「超过一个乐章」。
关于奏鸣曲的事情先到这里打住,如果您回头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标题,您会发现我今天的任务其实是带您听懂奏鸣「曲式」,而不是奏鸣「曲」。就像「泰国芭乐」是「芭乐」而不是「泰国」的道理一样,「奏鸣曲式」是一种古典时期之后,在奏鸣曲、协奏曲或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最常见的「曲式」、一种曲子段落安排的方式,而不是一种乐曲,小心别把这些名词们搞混了。
就像是电影剧本一样
我觉得,最简单能让您体会奏鸣曲式的方法,大概就是将它比喻成一个电影剧本了。
回想您最近看过的任一部电影,它在最一开始的时候在做什么?绝大部份的电影在最开始都会交代一下故事的时间背景,以及让主角们登场。主角通常很少会只有一个,就算是连《浩劫重生》(Cast Away)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这种一个人独自在孤岛或海上漂流的戏码,也都还是至少会有两个或以上的主要角色(《浩劫重生》里有排球 Wilson;《少年派》里是老虎 Parker)。而且电影在一开始通常也会很鲜明地描述主角们的个性和价值观,所以观众可以期待他们在接下来发生的剧情中,会怎么处理事情。
主角都登场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来发展剧情了。主角们会历经一场爱情故事、奇幻冒险、战争、间谍行动、三角恋情、生离死别之类的。在这段期间内,主角们之间会有很多互动,会遇到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去很多他们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电影接近尾声时,焦点会再度回到主角本身,在历经一大堆爱恨交织、血泪情仇之后,主角们的内心通常也会受到事件的影响,有了成长或改变。也许是原本青涩的,后来变得世故;又或是原本懦弱的变得坚强,最后再用一个漂亮有梗的方式收尾。
就像一个类型电影的剧本有一定的架构和模式,奏鸣曲也时一样。下一回,欢迎你继续和我一起认识奏鸣曲式的几个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