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到底该学哪种乐器?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27

 

 

 

 

 

 
《智慧生活》(Intelligent Life)乐评默里森(Richard Morrison)曾问慕特(Anne-Sophie Mutter)为何选择小提琴,她说是小提琴选了她。默里森指出,像慕特这样自小就展现天份的音乐家,从刚开始学琴到开演奏会,可能只要两年的时间。但这些天才是万中选一的例子,其他人选择乐器的原因为何?吉他为何称霸西洋流行乐?展现忧郁情调为何要用大提琴?
 
乐器中选之因可能超越音乐领域,要往历史、政治、甚至科学来看。我们会觉得长笛听来舒服,可能是对其振动的正弦波有反应;而小号会有「欢欣」感,则可能是其和声所致。要怎么解释音乐,端看音乐背景和个人知识,如马勒的交响曲和连篇歌曲中,小号常有「死亡」或「悲叹」之意味,那是因为马勒年轻时有八位手足去世,而军号会让他想起这往事。
 
一九八五年出版的《葛洛夫乐器辞典》(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al Instruments)有一万两千种乐器,下一版可就有两万种乐器了。几乎每种文化里都有自己的笛、鼓、吉他或鲁特琴等弦乐。这些乐器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社会功能,东方便有不少月器与宗教或阶级有关,而小提琴在西方世界有伟大作曲家以及民俗音乐(爱尔兰与东欧等)使用,而铜乐之声则能与军队跟工作阶级都沾上关系。
 
而今吉他是西方年轻人的首选,方便携带又容易学习;但在东方,小孩的初学乐器多是钢琴和小提琴,因为这些乐器需要专注学习及大量练习。世上没有所谓最棒的乐器,重点在于演奏者及其精神。诗人刘易斯.麦克尼斯(Louis MacNeice)在《雪》("Snow")一诗中叹到世界「比我们想得还要疯狂丰富,多到不能回头」,现今的两万多种乐器便是如此,皆需珍而重之。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赫本电影配乐,击中你我内心的浪..
  • ·【好文分享】风起时,思念如歌,他的传奇永不落幕
  • ·【好文分享】熟悉曲调,往事如烟,心中暖流唤..
  • ·【好文分享】听蔡琴,品味情感深处的韵味,沉..
  • ·【好文分享】五位大师奏响贝多芬《第五钢琴协..
  • ·【好文分享】国摇声起,燃起内心深处不灭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