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学习很难给分数,」梅苓全人音乐教学系统教学总监张媗(禾翟)说,如果家长给予孩子过多压力,反而是揠苗助长,且学音乐并不等于学乐器,也不宜单以弹奏曲子做为衡量标准。财团法人山叶音乐振兴基金会董事经理杉江光太郎强调,应该把音乐当成是丰富生活的能力,而不仅是演奏能力。
与其说评分,不妨从孩子对声音、音乐感受力的变化观察起,「像是孩子会辨别声部多寡,判断和声是否好听等等,」张媗(禾翟)说,或者是同一曲式,孩子还可以听出不同版本的差别等。朱宗庆打击教学系统副总经理蔡贵华的女儿开始学音乐后,某天在一家吵杂的餐馆中,竟能辨别出某个细微的声响,「这其实就是很大的回馈了。」她认为,先带出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有想进步的动力。此外,家长可从音乐发表会或检定去观察孩子的状况,但不要以得奖为目标,而是做为了解孩子的工具。孩子若上团体班,可以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拥有更多自信等,可以说是少子化之下,许多父母想让独生子女得到的另一项学习。
蔡贵华建议,家长可透过音乐教学中心、音乐教室提供的联络簿、学习评量表等,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且多与老师沟通,更能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