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贝多芬的音乐研究发现,这一伟大的作曲家可能患有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因为研究者从他的一些作品中可听到他们描述的音乐性心律失常。这一惊人发现来自一个包含密歇根大学和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医学史学家、心脏病学家和音乐家的研究小组。研究发表在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年前,贝多芬完成了他的伟大音乐作品,但关于其健康和困苦的令人信服的证据很少。他经常被描述的疾病是耳聋,本研究的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加剧了他对心跳的感知度,使得这位伟人通过遵从自己的心脏创作出音乐。
另有理论指出,贝多芬也有其他健康问题,包括肝病、酗酒、肾病、炎症性肠病和异常骨破坏或Paget病。第一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Zachary D. Goldberger讲到,“由于当代的几乎所有医学检测方法在18世纪都不存在,因此我们不能证实或反驳贝多芬曾遭受以上推断的很多疾病,我们目前正在试图解释这种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医学描述。”
“音乐心电图”揭示贝多芬作品中的心律失常模式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检测了贝多芬一些作品中的节奏,发现了其与现代心律失常检测设备相似的“音乐心电图”匹配。研究者称,突然、意想不到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似乎与不规则心跳的不对称模式匹配——太快(心动过速)、太慢(心动过缓)或不规律(颤动)。例如,他们研究的其中一个作品是贝多芬的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Op.130“短抒情调”最后乐章,贝多芬讲到这部分曾使他哭泣。在短抒情调的中间部分,突然变调至降C大调。与节奏的不平衡一起,这种突然变化唤起了一种忧郁的情绪和方向迷失,被描述为类似“呼吸急促”。作者指出,“这部分的心律不齐特征毫无疑问”。
“沉重的心”是否意味着贝多芬感到心脏压力很大
在演奏这部分时,贝多芬使用了德语单词“beklemmt”表示“沉重的心”。研究者指出,“沉重的心”可意味着悲伤,更书面的意思为压力感,后者与心脏疾病有关。研究团队也发现贝多芬其他作品中的心律失常模式,如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10和降E大调离别奏鸣曲Op.81a的开头,这些作品是贝多芬在1809年拿破仑进攻期间完成。
Goldberger评论,“虽然这些音乐性心律失常可能仅反映了贝多芬的天赋,但有可能在某些作品中,他的心脏节律成就了其最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