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西方古典音乐是舶来品。那么,第一首由中国人创作的管弦曲是哪一首呢?
对于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同看法。
“《怀旧》第一”说
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般认为黄自的序曲《怀旧》是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
《怀旧》在黄自毕业的1929年,曾经由他的母校——耶鲁大学所在地的纽黑文交响乐团(New Haven Symphony Orhcestra)演奏过,并获得当地报刊好评。1930年11月,《怀旧》又由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在梅百器的指挥下在国内演奏,萧友梅还为这次演奏专门写了文章——《黄今吾的<怀旧曲>》(今吾是黄自的字)。文章最后写道:“中国人的乐队作品,这是第一次在外国人主持的管弦乐队里得到公开演奏的机会。这岂不也是最值得一般爱国的邦人君子欢喜的一回事吗?”
“《新霓裳羽衣舞》第一”说
1923年12月17日,萧友梅亲自指挥由他本人创办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演奏了他创作的《新霓裳羽衣舞》。但是这件重要的音乐史迹被历史湮埋了六十多年,直到80年代后期,华裔音乐学者韩国鐄运用他在海外寻找到的资料对“北大音乐传习所”进行系统摄入的研究时,才证据确凿地指出: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首西式管弦乐曲”。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图片来自网络)
“《哀悼进行曲》第一”说
《哀悼进行曲》是萧友梅1916年在德国留学时谱写的一首管弦乐作品。创作管弦乐《哀悼进行曲》的时候,萧友梅刚入柏林施特恩音乐院“乐正科”和“作曲科”学习指挥和作曲。钢琴曲《哀悼引》和管弦乐曲《哀悼进行曲》都是学习作曲时的习作。
这一年,我国“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的两位主要军事将领——黄兴和蔡锷相继去世,全国各地对于他们的去世纷纷表示哀悼,留学德国的学生也准备集会追悼黄、蔡二人。萧友梅的《哀悼引》正是为了悼念这两位人物的去世而创作的。萧友梅手书的《哀悼引·序》中说:“兹藉留德同学诸君有追悼黄、蔡二公之举,特仿Beethoven之Trauemarsch体作成一曲,聊表悼意,名曰《哀悼引》,二公有灵,其见吾志。”
*以上文字摘自《<中国的第一首管弦乐>——萧友梅的<哀悼进行曲>及其他》,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梁茂春教授所著。
《哀悼进行曲》第一”说将中国作曲家创作管弦乐曲的时间提前了七年。由此可见,中国第一部管弦乐曲作品写于1916年,距今整整100年。
上文提到的《交响序曲·怀旧》是黄自在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时的毕业作品,完成于1929年3月13日,同年5月31日在耶鲁大学的毕业音乐会上首演成功。这部作品是黄自为悼念在欧柏林学院上学时的同学兼女友胡永馥(1927年回国后不久因心脏病猝发死于上海)而作,充满19世纪欧洲浪漫乐派的风格,宛如一首交响诗,有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动人的悲剧色彩。
建国初期,中国音乐教育初成体系之时,前辈们也创作了一批流传至今的中国交响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先生于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