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包括用以演唱的歌和用于吟诵的谣两种形式。
公元前5世纪左右编成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的部分,就是当时各地之民歌。西汉时期,政府设立“乐府”,收集各地民歌,以察民情。
中国民歌当前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分法:有的学者将其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还有的学者将其分为号子、山歌、小调、长歌与多声部歌曲四大类;还有的学者将其细化,分为号子、山歌、小调、儿歌、摇儿曲、宗教歌曲、长歌与多声部歌曲等。而这些歌曲都有他的意义。
中国民歌大分为三类:
号子:(也称之为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时候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在中国,号子有不同的称呼:北方常称之为“吆号子”,南方常称之为“喊号子”。节奏十分鲜明;有的只是调节劳动情绪,如采茶歌、草原牧歌等。
山歌:是指各种山野歌曲,它是人们在上山砍柴、田间劳作、野外放牧、停脚小歇时,为抒发内心情感,或向远处的人传递情意、对答传语的即兴编唱。有直畅性、单纯性、自由性的特点。或是那里的神话传说
小调 (中国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会等场合中演唱的民间歌曲,也就是说,除了劳动号子、山歌以外的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可以归入这一类之中。小调常由职业或半职业的艺人演唱,流传性广。
中国民歌细分为六类:
劳动歌:指劳动号子等各种在劳动中唱的歌。有的直接配合劳动动作,节奏十分鲜明;有的只是调节劳动情绪,如采茶歌、草原牧歌等。
仪礼歌:专门用于各种民间仪式和民间礼俗的民歌。如民间婚礼上使用的撒帐歌,民间建房时使用的建房歌。
时政歌:主要内容是时事政治评论的民间歌谣。其政治意义高,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生活歌:表现群众一般的家庭生活与劳动生活内容的民歌。如反映农民生活的《十二月长工歌》,集中揭示了长工与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
情歌:即有关爱情的民歌。它是民歌中数量最多,也最动人的一种。如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它所表现的是一位姑娘久等情人不至后的怅惘。情歌在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中是青年人恋爱、择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儿歌:儿童演唱或朗诵的民间歌谣。中国古代特定时期产生的童谣由于是时政预言性质的民歌,不属于儿歌。儿歌的内容主要是游戏儿歌,绕口令以及大人逗小孩的歌。
古代中国民歌是一种富于生命力的口头创作,其优秀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相反,大部分近代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都很低。在中国文学史上,民歌是诗歌与文学的始祖,是作家创作阿的源泉之一。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文学体裁都起源于古代民歌而后为作家所采用的。
中国民歌的形式非常丰富。不同地区各有区别。中国民歌四句一段者居多,但陕北、晋西北有两句一段的民歌。除七言体以外,又有五言、六言、八言以至十几言的诗句。在用韵方面,中国人民歌基本上都押尾韵。南方的较为柔美含蓄,北方的较为直率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