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是莫扎特音乐中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在莫扎特的器乐曲中除去钢琴协奏曲外,弦乐器的比重就是最大的了,而小提琴协奏曲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可以说没有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音乐宝库中将黯然失色、失去光彩,他的小提琴音乐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甚至有的小提琴音乐可以说是贝多芬的预言或者说是贝多芬小提琴音乐的模板,为什么呢?首先因为贝多芬是听着莫扎特的音乐长大的,其次因为莫扎特天生就是一个小提琴家,钢琴家。他写音乐完全不是其他作曲家的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写,充其量是一句一句地写,莫扎特而是先在心中有了全曲的腹稿,然后再把他依次的抄写下来, 所以他的作品的风格浑然天成极度统一,加之莫扎特又是小提琴高手,所以他的小提琴音乐至今一直受世人所喜爱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可以说在世界小提琴文献中最重要的、最难演奏的可以说就属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听听本世纪最伟大的美国犹太小提琴家海菲茨的一次谈话:“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在音乐会上演奏恩斯特和帕格尼尼等人的协奏曲。你如果掌握了技巧,你就能演奏它们。无论谁都能。但是很少人能把莫扎特或贝多芬演奏好……我特别喜欢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协奏曲。这些协奏曲也是最难演奏的。”
莫扎特共写了六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前五首都是1775年从意大利旅行回到萨尔茨堡后创作的,这是他仅19岁,而在4-12月间一口气写下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OPKV207.211,216,218和219),真是不可思议的神来之笔。
从年龄来看,莫扎特就是当之无愧的天才作曲家,而其他作曲家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都比莫扎特的年龄大。
- 巴赫创作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是36岁以后的事;
- 贝多芬也是36岁;
- 勃拉姆斯是45岁;
- 布鲁赫写《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28岁。19岁构思,28岁完稿;
- 帕格尼尼创作《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大约是29至35岁;
- 维瓦尔第写四部小提琴协奏曲是47岁;
- 柴可夫斯基是38岁;
- 维尼亚夫斯基也《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35岁;
- 拉罗写《d小调西班牙协奏曲》是50岁;
- 圣桑写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45岁;
- 门德尔松大约是35岁。
-
从上面的年龄数字看,有谁还怀疑莫扎特这上帝的宠儿的神来之笔的无比威力呢?而天才的作品都是最上乘的。我在一篇题为《双峰并峙两水同流》的论文中曾写过:中国古人论艺又有神品能品之别,所谓神品是“才识清高,挥毫自逸,生而知之者也”,能品是“流源传授,下笔有法,学而知之者也”。莫扎特正是这种神品。从技术上来看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并不难,但为什么很多大师都把它作为神品就最难演奏,不但海菲茨有过这样的议论就连梅纽因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叹,可见神品的定位不在技术高低,而在丰富的音乐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古典音乐风格的,那么什么是古典音乐风格呢?这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兴起、强化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后,并与后起的基督教精神结成联盟,成了二百多年来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导精神。从更宽的视野中来看,就连“古典”一词过去都曾是特指希腊罗马文化的。在莫扎特音乐中随处可见明朗的大调色彩,生机勃勃而又有节制的旋律,行云流水般的节奏、谐和简洁的和声织体等等充满古典气息的特征都自然天成融为一体,尽管道路充满坎坷,纵有万千心事人生感触,可他紧关理智的闸门,绝不让辛酸的眼泪溅到音乐中一丝一毫,只有jubiloso(欢天喜地)的音调高高响彻在音乐中。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丰富的意大利风格,意大利是歌剧的发祥的,意大利人是最具幽默和机智并充满热情的民族,所以说,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成功主要应归功于有列奥波德发起的莫扎特之旅,没有莫扎特之旅就没有莫扎特音乐文化,也没有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
难怪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考级的教材把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了压轴曲目,演奏级的唯一曲目,让学习小提琴的学子们,在达到登峰造极的演奏级别时,亲自体验一下什么是莫扎特、什么是古典音乐 ;往往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莫扎特的音乐精髓。可见中央音乐学院的专家们用心良苦和音乐理论水准之高,也可见只有这些专家们才能拨开迷雾识得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