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诠释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的选择,除了变多也变更复杂:光是采用现代乐器或原典乐器以及其各自的演奏方式,恐怕就能排列组合出多种的可能。加上近年来的 Brenreiter版,更是将音符间的差异缩小到只有几小节。 尚且不论这种追根究底的精神对于音乐本身是有实质的帮助,还是模糊了焦点,但可以肯定的是把指挥们都给搞死了。
曾经有个美好时代是指挥家钻研总谱后, 依据自身的训练背景和经验,将他认为「对」的音乐演奏出来。身为当今乐坛最年长指挥家, Skrowaczewski在自己最新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里的序中写下一句再实在也不过的话:用脑子思考音乐最重要 。
Skrowaczewski 1923 年出生于波兰的 Lwäw (现已属乌克兰),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他对钢琴演奏特别有天份,曾公开演出贝多芬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不知该说不幸还是幸运,他手肘受伤,只能将兴趣转向指挥。二次大战后,他曾先后担任波兰多家交响乐团的指挥,迅速地累积经验及名望,并赴巴黎与知名的 Nadia Boulanger 学习作曲。在 George Szell的邀约下,他前往了美国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并间接促使他接下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一待就是 19 年,随后转任 Hallé 管弦乐团开启另一个高峰。他从 2007 年起担任日本读卖交响乐团的指挥。
Oehms 替老大师推出了全集,除了这极有可能是他人生最后一套的贝多芬之外,似乎希望借由上次布鲁克纳全集的成功,原班人马 (Saarbrücke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来个乘胜追击。 Skrowaczewski这类老大师出马通常有个好处,就是诠释观点与理念有其整体性, 绝对不会出现 Simon Rattle与柏林爱乐那种东拼西凑,试图讨好多方的感觉。整体而言,他的诠释流畅而不拖泥带水,特别是他驾驭起乐团的精力,让人难以想象他已高龄80 。
Skrowaczewski的第一号除了带出了原曲古典主义时期的特质,也巧妙的烘托出贝多芬赋予该曲作为时代转折点的诙谐性:特别是在慢板乐章里弱拍上的强奏以及终乐章开场时的行版。第八号也有类似的诠释。第二号与第四号节奏虽然非常快速,但一切执行起来迎刃有余,没有仓促感,让人不禁随着节奏打起节拍。 Oehms 的录音更是捕捉到许多细微的音色变化。以16 分钟来说, Skrowaczewski第三号英雄的第一乐章绝对领先许多人,是个相当刺激的演出。但是送葬曲的部分似乎丧失了点深度,高潮的部分也没有 Wand 那种独特的哀伤感。第五号与第六号也许是这系列里面的缺憾。比起其他的几首交响曲,命运与田园相对地软弱许多。各自聆听尚可接受,放在一起时五 号 与 六 号 的 反 差却似乎不够大。 Skrowaczewski第九号的诠释介于于 Toscanini与 Szell之间,音乐线条明确,强而有力,并且将乐谱上所有的音符注记完整地呈现出来。美中不足是稍微过于客观,以至于感情面的铺陈有点肤浅与不自然,尤其是前面的低调接到最后 coda 时,合唱与管弦乐团所爆发出的喜悦感, 让人感觉太突然及做作。
这套整体而言还算一流,但以第九号作为收尾,稍嫌欠缺说服力。收藏的话,进阶爱乐者,不妨试试。
「文」 陈正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