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古典音乐和电影:从维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谈起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3-11-25

 

 

 

 

 

国际电影节,参展片包罗万象、令人眼花撩乱,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维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的作品,他和另一位安东尼奥尼( Antonioni Michelangelo)并列我最仰慕的两位意大利导演。吸引我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便是维斯康堤熟悉古典乐。
 
电影《魂断威尼斯》(Death in Venice)里就以马勒的第五交响曲中小慢板乐章做为配乐,甚至连原著作者托马斯曼(Thomas Mann)笔下的诗人奥森巴赫( von Aschenbach)也干脆改成了马勒,不过这改法非凭空捏造,因为托玛斯曼在构思小说时曾看过马勒的照片,男主角原型就有着他的影子。
 
不过片中那缠绵悱恻的小慢板是否合适,则颇具争议,原是马勒献给爱妻的结婚礼物,照理说应该奏得温馨浪漫而非荡气回肠,影片中却成了老音乐家痴恋金发男童的主题曲、死亡的前奏曲,凄凉之至!诚然,马勒晚年时体悟到死亡,特别是他在1907年得知罹患心脏癌的时候,但在此之前,他也在中期的交响曲中布下不少死亡的阴影,第五、六、七首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皆是一般送葬进行曲,而第五虽然以胜利式的乐章结束,第六则几乎把全曲推至死亡的高峰- 那三声(或两声)巨锤声音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恐怕早已不只是死神在敲门了吧!
 
听到香港管弦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七交响曲,而且在该团指挥艾度迪华特(Edo de Waart)特准之下还听了两次排练,着实获益匪浅。迪华特认为这首交响曲是马勒作品中最快乐的一首, 尤其是最后乐章, 听来似乎由黑夜转向黎明,阳光灿烂。而我一向受到该曲第二和第四乐章标题的影响- 皆称之为「夜曲」(Nachtmusik),也觉得这首曲子黑暗得可以,不见得比第六(又名『悲剧』)(Tragic)光明多少。此次细听迪华特的诠释,发现自己所谓的「光明」和「黑暗」的对比或许过于简单。如果维斯康堤以此曲为主要配乐的话,拍成的片子是喜是悲?是明是暗?
 
维斯康堤从来没有用过马勒第七,如果用的话可能也会特别注重全曲的「内三章」- 第二、三、四乐章,两个夜曲夹着一个诙谐曲(scherzo)。
 
我编写边想: 夜间如何诙谐?这两段「夜曲」要表现的到底是什么?有乐评家认为,夜晚也可以「作乐」。据说马勒喜欢到山中散步,这两首夜曲可能是1904年暑假他在山庄散步时的所见所闻,乐曲不时显现田园美景,例如第二乐章中的远处牛铃声或第四乐章的吉他和曼陀铃,这漫漫黑夜听起来一点都不可怕,甚至还有股神秘的气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能奏得太慢,这恰是迪华特的诠释和速度,但我仍觉得不够神奇,或许是牛铃声太过微弱了,没错!铃声来自远处,但我坐的位置完全听不到,而第四乐章的吉他和曼陀铃声也听不太清楚,可能被竖琴声音给遮掉了。另一个要命的原因,想必是音乐厅的音响在作祟,每次写乐评都诅咒一次文化中心的音响,奈何!
 
电影中运用古典音乐的例子不胜枚举,皆以大家较熟悉的曲子为多,如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就曾出现在戴维连恩(David Lean)导演的《相见恨晚》(brief encounter)和音乐片《狂想曲》(Rhapsody),能用到马勒或布拉姆斯实不多见。曾有一部名不见经传的英国片《陋室红颜》(The L-Shaped Room),因为开头的布拉姆斯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让原本平凡写实的片子,被音乐带出超乎寻常的情绪,剧情我早已忘了,却仍记得音乐,也许是我太喜欢布拉姆斯吧!英格玛.博格曼(Ingmar Bergman)的《穿过黑暗的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一片中采用了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一把我拉进了上帝和魔鬼的世界。电影里上帝成了一个大蜘蛛,如果没有巴赫的音乐,或许只会感到怪诞,显现不出丝毫宗教感。不过恐怕也只有英格玛.博格曼才会喜欢巴赫吧!落在维斯康堤手里,可就另当别论了。除了巴赫之外,当然还有贝多芬,不包括传记片,最近则有《复制贝多芬》(Copying Beethoven)。最近另一部德国片《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则采用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告别》(Les adieux),据闻效果甚为惊人。
 
港片中引用古典音乐最精采的当属谭家明导演的《父子》,以柴可夫斯基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和史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 1872-1915)的练习曲作主要配乐,感动之余也不禁暗自佩服这位香港导演的功力,此片乐迷们绝不可失之交臂呀!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
  • ·【好文分享】琴键上跳跃的音符,是音乐家内心..
  • ·【好文分享】古韵新声,赏诗词之歌的跨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