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只要是学习一门技艺,大部分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也正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模仿名家或老师的演奏方式是学习者最初的一个重要阶段,从手型、指法、位置和动作,再扩展至每个音的音响要求和把握,以及对整个乐曲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学习者都可以先试着模仿。然而,模仿只是一个阶段,而不是学习者最终追求的目标。借由模仿而慢慢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后,诠释的音乐才能有自己的风格。否则,一味的模仿,技术再纯熟只是抄袭而已。
曾经在电视节目中看过许多人模仿明星唱歌、手势、动作、舞蹈及唱腔等等,模仿得唯妙唯肖、入木三分,连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唱片公司也顺道帮他们出唱片或合辑,但热潮一过,这些模仿者也就销声匿迹了。反观一些挑战原唱者的歌手,虽唱了原唱的歌,唱腔中有时也可见原唱的影子,但他们各自运用了自己的演绎方式及歌唱技巧,有些人唱得丝丝入扣,甚至比原唱者还要好,还更有味道,这就是从模仿中走出自己的风格,相对的,唱片公司也帮他们发片,但这些歌手大部分都一炮而红,并享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模仿不是坏事,有时候借由观摩和仿效,更能找出自己的不足或没用过及想过的东西,也是对自己耳朵的训练和乐感的培养。透过欣赏名家的演奏可以反观自身演奏的问题,更可有效的提高自己审美的感受力,这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一旦知道如何运用技巧后,需努力练习,把模仿来的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要有自己的诠释风格,并让自己的音乐有内涵而不是只有空洞的声音或肤浅的表象,否则模仿就失去它背后的实际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