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列夫席兹——钢琴家怎可不读诗?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30

 

 

(文邱祖胤)

「钢琴家怎么可以不读诗?怎幺可以不看画呢?完全困在音乐世界里,会出问题的!」

享誉国际的中生代俄国钢琴家列夫席兹(Konstantin Lifschitz),外表看起来像苦行僧,练起琴来像拚命三郎,指下的音乐充满魔力。

列夫席兹一九七六年生于乌克兰,五岁时就读格涅辛音乐学校,向柴琳克曼(Tatiana Zelikman)学习。他十八岁那年在毕业音乐会上弹奏巴哈《郭德堡变奏曲》,现场演出被灌录成唱片,竟入围葛莱美奖,《纽约时报》乐评更评为「继顾尔德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诠释」,让他成为传奇人物。

列夫席兹表示,俄国音乐教育讲究的是全方位艺术学习。他的老师柴琳克曼一直鼓励学生多读文学、多看画,「可惜我当时年纪太小,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后来跟随傅聪上课,再次被提醒,我才知道文学对音乐的重要性,后来我就经常读诗。」

「诗跟音乐一样,有一种特殊的节奏,会触动人的内心,这会让人对音乐更有想法。我认为,想要当好一名钢琴家,就必须理解语言的艺术,你才能进一步知道那些无法用语言具体描述的事,要如何用音乐来传达。」

列夫席兹演奏贝多芬最后的三首奏鸣曲,分别代表信、望、爱三种美德,「这也是贝多芬晚年的中心思想。」贝多芬奏鸣曲被视为钢琴世界的新约圣经,不只技巧难度高,精神层面的表现也困难,列夫席兹却有他独门的练习方式。

「你要把每一首曲子当成一个人,只有跟他长期相处,你才抓得住这个人的心思;唯有跟这些曲子共同生活久了,你才会知道它在说什幺。」

列夫席兹演奏舒伯特的最后三首奏鸣曲。他表示,「我把这三首曲子看成一个整体,有点像是舒伯特预知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在交代遗言。」

列夫席兹说,上台那一刻就像烟火,真正陪伴我们这种人一辈子的,是永无止境的练琴人生。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赫本电影配乐,击中你我内心的浪..
  • ·【好文分享】风起时,思念如歌,他的传奇永不落幕
  • ·【好文分享】熟悉曲调,往事如烟,心中暖流唤..
  • ·【好文分享】听蔡琴,品味情感深处的韵味,沉..
  • ·【好文分享】五位大师奏响贝多芬《第五钢琴协..
  • ·【好文分享】国摇声起,燃起内心深处不灭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