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来钢琴,为孩子找到了一位理想的老师,陪孩子上了第一堂钢琴课,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到这时,家长已经是颇费力气的了,殊不知这只是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真正艰难的,体现在家长水平的却是以后长期的辅导工作。下面就辅导孩子学琴的具体方法,提出几点意见:
(1)改变孩子与家长的关系。陪孩子练琴时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第二老师,或者说是和他(她)一起学习钢琴的大朋友,不要摆出家长的架势,要么过于凶,要么过于溺爱,家长应该象老师一样严格要求,也应象朋友一样热情,有兴趣,有韵味地共同投入。
(2)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对音乐有着本能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是稳定的,而且容易转移。家长不但要在练习钢琴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源于大自然和人类生活,如溪水的叮咚声,鸟的鸣叫,火车的行走等都是规律运动发声的,都富于音乐性。家长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音乐”,如带孩子到公园去,到田野花丛中去,让他们聆听蛙鸟叫声,风雨汽笛声,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又如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启发孩子感受多种节奏,象听妈妈切菜,学爸爸走路,开汽车,开火车,骑木马等,使孩子对节奏产生兴趣。还应讲些音乐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玩些音乐游戏,带孩子观摩文艺演出,听音乐会,听音乐磁带,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培养孩子的乐感,使孩子建立健康稳定的兴趣。当兴趣保持长久又能深化时,兴趣就会变成生活的需要了。那种拿着鞭子逼迫孩子学琴,孩子含着泪水弹琴的荒唐情景也就不会再出现了。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弹钢琴技巧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都非常强,就是成年人学钢琴都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对孩子来说,就更加不容易了。据有关材料统计,5至7岁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15分钟。15分钟之后,他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即使不转移,精力上也会很是疲惫,这时需要新鲜的东西来填补或转移。因此,家长辅导孩子练琴时,要了解孩子这一心理特点。一方面充分利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这段时间练习教师布置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家长还应该不断摸索、发现、创造一些针对性强而又因人而异的好方法(如巧设问题、巧用语言等)去培养和延长孩子注意时间。常听家长这样命令孩子:“今天练一小时”,“这个曲子弹十遍”,这种练习要求是不科学的,是生硬的。练琴方法中,最重要的是“目的明确”,如果家长换一种方式对孩子提出要求,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今天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个曲子中的连音练好”,“看看这一句该怎样弹才象下雨声”等等,这样提出问题使孩子有目的地练习,孩子就会全神贯注的去想办法达到目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牵涉的范围很广,如教材内容,练琴的环境,孩子的精神状况,身体状况,家长说话的方式、语调、措辞等都在客观地起作用。家长如果能想方设法,坚持不懈地注重孩子这方面的训练,孩子的钢琴学习将会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产生飞跃。
(4)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钢琴乐曲复杂,技巧难度大,特别是对刚入门的孩子来说,眼睛要看两行不同的乐谱,双手手臂,手腕,手指要做不同的动作,耳朵要听不同的旋律,脑子里还要想象音乐的内容和形象。这种活动要配合得当,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几乎贯穿于钢琴学习的全过程。在钢琴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有音乐天赋但缺少顽强的毅力,学习中怕困难、不刻苦,最后,钢琴学习很难有起色。有的孩子音乐条件不是很好,但很有毅力,坚持刻苦钻研,刻苦练习,最终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这说明,艰苦的劳动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学好钢琴的必要条件。
家长辅导孩子练琴,是育人的工作,,需要知识、能力、耐心和切实可行的方法。孩子学习钢琴,家长既不能撒手不管,当旁观者,也不能包办代替,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和一门很深的学问来探讨研究。这样,在陪伴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既履行了琴童家长神圣职责,也磨练提高了自己,在与孩子学中帮,帮中学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得到了精神世界的交流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