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意大利歌剧是怎么一回事?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3-09-21

 

 

 

 

「文」蔡启智

 

意大利,这个热情的国度不仅以足球与美食闻名,许多人都忽略了它也是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而且就音乐历史而言,它的重要地位丝毫不逊于德奥。我们当然知道从「红发教父」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 1782-1840)到雷史毕基(Ottorino Respighi, 1879-1936)、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1866-1924),以迄贝里欧(Luciano Berio,1925-2003)、诺诺(Luigi Nono,1924-1990)等一长串音乐发展史,使得意大利在各种曲式的成就是多么的引人注目;但是真正重要的,还是意大利的歌剧。

 
说到歌剧,先想到意大利
 
为什么一说到歌剧,就会先想到意大利呢?嗯,这得从头说起。虽然意大利是歌剧这种表演型式的起源,但能够一直保持着歌剧宗主国的地位,而非像美国的汽车王国地位逐渐被日本所取代,当然是有着很多原因的。
 
先谈谈歌剧这回事。歌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简单的说,歌剧是一种复合式的表演艺术,综合了歌唱、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当这些要素有秩序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场歌剧的演出。
 
歌剧的起源,可追溯到希腊时代。那时戏剧表演非常发达。后来逐渐发展成戏剧的中间搭配着音乐与舞蹈的演出,但离今天的歌剧还非常遥远,顶多就是几件乐器担任串场或是陪衬,主角还是在戏剧本身的表演,而且合唱还比独唱为重。到了罗马这个粗暴的时代,这种风花雪月的事比起帝国的维系只能算是枝微末节。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既然是要复兴,人们开始遥想希腊文人的风采,这股复生力量逐渐发酵。于是约在1600年前后,诞生了几部真正的歌剧作品-小规模的伴奏乐团、宣叙调(说话对白)+ 咏叹调(歌唱)、小部分的合唱或偶而外加的小型舞蹈。这种新奇的艺术形态最初是在意大利北部许多贵族豢养的宫殿内进行着演出,不久便普及到一般民间剧院里。
 
这段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是蒙台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与卡瓦利(Francesco Cavalli,1602-1676)等人。而作品主题大多以希腊罗马神话为主。序曲与换幕之间的间奏曲在此时也开始加入歌剧阵容。17世纪后期,知名的作曲家们纷纷投入这个市场,因为作曲家们于现这种结合歌唱的表演艺术被人们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型式的音乐作品,传播的速度更快,而且最重要的是投资报酬率甚高。于是乎意大利歌剧的创作在18世纪达到高峰,大部分伟大的作曲家都投入这个市场,包括伟大的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海顿(Joseph Haydn , 1732-1809)、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Mozart)、葛路克(Christoph illibaldGluck, 1714-1787)。其中亨德尔的作品数量达50部之多。在威尼斯、那波里,作曲家们不断写出炫丽夺目的花腔给力争上游的歌手名伶们发挥的舞台,助长了意大利歌剧的气焰,英国、法国、德奥虽然都有作曲家在写作歌剧,但都难掩其锋。意大利文遂成为歌剧演唱的主要语文。这种情形直到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的《魔弹射手》(Der Freischütz)与莫扎特的《魔笛》(Die Zauberflote)之后才逐渐被打破。
 
快手罗西尼、美声时代的贝利尼和董尼才第
 
由于时代的进步,歌剧题材已由神话、历史剧逐渐走向政治。在意大利的嫡系血统方,罗西尼( GioacchinoRossini, 1792-1868)是第一位功成名就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成就不用多说,能够在37岁就封笔去享受人生,收入之丰可想而知。他在「执业」的19年间写出39部歌剧,是一位超级快手。罗西尼与他的两位同僚- 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与董尼才第(Gaetano Donizetti,1797-1848)开创了所谓的美声时代(BelCanto)。董尼才第更是犀利,共写了79部歌剧,冠绝古今。这个阶段也出现了今日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剧作品:
 
罗西尼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Il Barbiere di Siviglia
威廉泰尔 Guillaume Tell
贝利尼
梦游女 La Sonnambula
诺玛 Norma
董尼才第
爱情灵药 L'elisir d'Amore
 
到了1813年,诞生了两位影响后世最大的歌剧作曲家,一位是意大利沉稳内敛的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另一位是嚣张自恋的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集大成者,将意大利歌剧开创至一个新的境界。人们不仅欣赏他的音乐,更被他在作品里激昂澎湃的爱国热血所深深折服。人们用他的名字,隐喻式的对国王维多艾曼纽二世致敬(Viva Verdi = VivaVittorio Emanuele,Re Di Italia = 万岁,维多艾曼纽,意大利之王),表达对意大利统一的期待。可知威尔第已经与国家民族连接在一起,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威尔第从丧妻丧子的低潮中转而攀上人生高峰,有如浴火凤凰再生的情节,更为人所叹服。复出后的首作《纳布科》(Nabucco)里的合唱《飞吧,思想》(Va pensiero)被誉为是意大利的地下国歌。
 
威尔第让写实主义的抬头 普契尼带向高峰
 
特别是《弄臣》、《茶花女》、《阿伊达》,至今仍是世界各大歌剧院最热门的歌剧剧码。威尔第去世时,国王为之罢朝三日、举国志哀,出殡当日并派出禁卫军护卫灵柩,是历史上最备极哀荣的作曲家。
 
威尔第的过世也标志着新一代「写实主义」(Verismo)的抬头。写实主义的作曲脚本,大多不再是文艺式的爱情悲喜剧,而是真实的、活生生可能于生在你我周遭的故事情节。以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的三大杰作《波西米亚人》(La Boheme)、《托斯卡》(Tosca)、《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为中心,搭配雷昂卡伐洛(Ruggero Leoncavallo)的《丑角》(I Pagliacci)与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乡间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构成了写实主义的主轴。
 
马斯卡尼 乡间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
雷昂卡伐洛 丑角I Pagliacci
普契尼
波西米亚人La Boheme
托斯卡Tosca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图兰朵Turandot
 
自从普契尼去世,其最后作品《图兰朵》(Turandot)于1926年演出后,意大利令人热血澎湃的歌剧历史是暂告一段落了。进入现代,作曲家们虽然仍在创作着歌剧,但已经无人能够再现那个充满光辉与荣耀的黄金年代。
 
歌剧听起来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说是外国的歌仔戏,也有人说是一群人在舞台上与乐团一起吼叫。当然不是这么回事,否则怎么会有人花费巨万,去听「吼叫」的「歌仔戏」呢?
 
听音乐的第一个要件,就是接受旋律。我们为何很容易接受流行歌曲?第一是节奏较快,第二是媒体整天播放,不自觉地就已经被暗示性地被强迫接受。事实上接受旋律这件事并不困难,威尔第最著名的几个旋律《女人皆善变》(La Donna e Mobile)、《飞吧,思想》(Va Pensiero)、铁钻合唱、凯旋进行曲等等,当是大家自幼听过并深印在脑海里的旋律。简单的说,要有耐性。剧情的了解自然极为重要。不过一部完整的戏剧要被塞进一两个小时的演出里,剧情通常不会太复杂。因此在聆听之前,务必先了解此剧究竟在搞什么,否则真是会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这就要做功课,但这并不需要用到太多时间。
 
迈入欣赏殿堂
 
先掌握关键字的韵节,其次是语文。许多人认为听意大利歌剧(其实听所有的歌剧都一样)最大的困难在于歌词的听不懂。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就是去学意大利文。但为了听歌剧去学意大利文是否值得?除非爱听到要命,这种情形很少。但是随着旋律已经被接受、反复聆听之下,您首先会发现以五个元音(A-E-I-O-U)发展而来的意大利文的韵节之美,接着会发现语文与音乐的配合又是另一种美,而以语言+ 演唱表现的戏剧性则是第三美。只要能领略此三美,您已经具备了50%的听歌剧资格。再加上先了解了剧情故事与背景,这样大概已掌握了75%了。
 
现在的资讯与工具书非常于达。由世界文物出版社所发行的一系列歌剧翻译书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原文与中文直接对译,在聆听时极有帮助。此外,歌剧DVD也大多有中文字幕,这些都是入门的好工具。
 
当您发觉您已经能够掌握到剧中关键字的韵节时,您已经真正迈入了歌剧欣赏的殿堂。例如《弄臣》的《善变的女人》中:
La donna e mobile, 女人是善变的
Qual piuma el vento 像羽毛在风里
关键字有四个: Donna(女人)、Mobile(多变)、Piuma(羽毛)与Vento(风)。念好这四个字同时也掌握了此句的重点。举此句作例子,是因为Donna很多人都知道就是女人(忘了Joan Baez的名曲Donna Donna吗?),以及Vento就是风,而Mobile的意思与英文一模一样(但是念起来不一样)。
 
先听熟捻,再去翻故事大纲看剧本对译笔者有位同事,并不会说意大利文。一次接待意大利厂商,自我介绍前突然冒出一句「Mi chiamano Jason」(别人都叫我杰森),让人吃了一惊。这句显然是从歌剧听来并直接使用的(《波西米亚人》第一幕咪咪的独唱第一句「Si, Mi chiamano Mimi」)。虽然比较正常的用法应该是「Sono Jason」或「Son Io Jason」,然而这样用也并无不妥,同时也立即拉近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谁说听歌剧没有帮助呢?
 
笔者大学时有位同学,一日闲聊,谈起意大利歌剧。他很好奇到底要怎么听?他从没听过古典音乐。我借给他《茶花女》的第一片,处方为:不用管在唱什么。前奏曲、饮酒歌、二重唱与Violetta的独唱,每首都单独听20次,然后再从头听1次,「你会发现这辈子还没听过这么好听的音乐」我这么告诉他。过了一星期,他已经自己跑去买了一套,归还借他的片子时,他告诉我:「你说的是真的」。我问他当开始听时,有没有去了解每一首是怎么回事。他的回答是:「一开始照你说的,我只管听」「过了几天实在觉得很好听,才去翻故事大纲」「最后才去看剧本对译」。对他而言,似乎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那样的高兴。是的,音乐之美,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的。你只要投入一些些,缪斯之神会用无可描述的乐趣来回赠给你。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经典旋律,历久弥新,小提琴之声..
  • ·【好文分享】声线中藏匿力量,男中音,悄无声..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
  • ·【好文分享】琴键上跳跃的音符,是音乐家内心..
  • ·【好文分享】古韵新声,赏诗词之歌的跨时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