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德国人”亨德尔是如何成为“英国”作曲家的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29

 


Georg Friedrich Handel(乔治·弗雷德里希·亨德尔)出生于德国的哈勒镇。但是与其他许多著名音乐大师不同的是亨德尔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但小亨德尔对音乐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热忱,对于音乐与乐器有着极高的兴趣。父亲却是一个老古板,坚持认为音乐是卑贱的职业。这一点确实令人相当无奈,因为在当时社会制度下音乐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拥有一技之长的仆人。而亨德尔丝毫没有把这些世俗观念放在心上,他坚持在父亲的反对下偷偷学习古钢琴和管风琴的演奏。天赋加上努力,使得小亨德尔在7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非凡的器乐演奏水平,在当地小有名气。哈勒镇当地的萨克森.魏森斯菲尔大公偶然见发现亨德尔练琴时的刻苦与钻研,深深为他的毅力和天分所折服,于是大公出面说服了老亨德尔,父亲终于同意他天才的儿子认真学习音乐。此后几年中,亨德尔开始追随颇有名望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查豪学习键盘乐器和作曲,也学会了演奏双簧管和小提琴。凭借过人的天资和名师的指教,小亨德尔进步很迅速。  

老亨德尔虽然做了妥协,但依然不想让儿子把音乐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在当时的欧洲,律师才是最受欢迎的职业,所以父亲坚持让小亨德尔去学习法律,这个心愿直到他1797年去世时依然念念不忘。在小亨德尔11岁那年,他前往柏林勃兰登堡选帝侯宫廷做了一次极其成功的演出,回到哈勒时父亲却已经逝世。最终亨德尔没有违背父命,在1702年进入哈勒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律。不过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钟爱的音乐事业,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在当地的教堂里担任兼职管风琴师。在完成了大学学习毕业之后,他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音乐事业中,除了在教堂担任乐手外,还兼任一个学院的声乐课程,并负责组织乐队以及合唱队演出,甚至还编写了不少宗教音乐作品。  

1703年,亨德尔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音乐生涯!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亨德尔决意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给音乐事业。在老师的介绍下,亨德尔在这一年去往当时德国的歌剧中心——汉堡,在当地一家由作曲家凯泽尔领导的歌剧院担任管弦乐团的小提琴手,这么一呆就是三年。在这段担任乐手的日子里,他不断积累着对歌剧音乐的认识,并开始尝试创作。亨德尔最早的两部歌剧作品《阿尔米拉》和《尼禄》就是在这期间诞生的,并在1705年首演于它所供职的凯泽尔歌剧院。  

前面我们曾谈到过维瓦尔蒂以及他所代表的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协奏曲和意大利歌剧,可见在当时意大利是欧洲音乐的另一个重心,亨德尔开始萌生了前往意大利留学的念头。凭借当时亨德尔在音乐、作曲方面展现出的才华与天赋,当地贵族中有为数不少的“艺术赞助人”都打算拿出一笔钱供这位年轻的天才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和作曲。只不过这种经济赞助并不是无偿的,他们出钱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亨德尔学成归来后能为他们服务,成为贵族的“作曲机器”。年轻的亨德尔是自信的,他婉言谢绝了这些赞助人的好意,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攒足留学的费用,而不出卖的自己的前程。   

1706年,亨德尔终于得尝所愿,前往当时被誉为“欧洲歌剧中心”的国度——意大利,开始了旅行、留学生涯。这一去又是三、四年。其间他周游了意大利的各大城市——佛洛伦萨、罗马、威尼斯以及那不勒斯等文化名城。并且结识了当时意大利歌剧音乐界的许多大师级人物——卡拉迪、斯蒂凡尼、科列里等。从他们那里,天赋极高的亨德尔把意大利歌剧的精髓学到了手中,并在当时当地就“现学现卖”,创作了一批颇具水准的作品,甚至让素以欣赏水平高而著称的意大利听众为之折服。亨德尔这个来自德国的留学者,不可思议地迅速成为当时意大利歌剧的“典范”,足见其天分之高。  

1710年,年仅25岁的亨德尔学成荣归故里,回到德国。此时他似乎身价倍涨,处处受到拥戴,迅速被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委任为宫廷乐长。不过亨德尔却似乎对这个“好差事”并不感兴趣,虽然接受了这一职务,但作曲家显然有自己更长远的眼光。在当时的德国,歌剧并不受到广泛的欢迎,亨德尔感觉自己并无多少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反而一海之隔的英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听众对歌剧音乐有着更多的需求。但当时英国的歌剧作曲家却十分匮乏。聪明的亨德尔见此情形,便想去英国一试身手,料想自己在那里一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亨德尔便大胆地向当时自己的“主子”汉诺威选帝侯告假一年,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彼岸开始自己全新的作曲生涯。亨德尔的音乐非常讨英国人的喜欢,所以他在英国的立足几乎是一帆风顺的,他的到来给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一股清风。然而他对故乡德国又有眷恋之情,加之汉诺威选帝侯的召唤,所以这段时期作曲家不断往返于英国与德国之间。直至1713年,他以一首应景、讨巧的作品《女王生日颂歌》大获英国安妮女王的赏识,并获得终身恩俸,由此亨德尔决定在英国定居,不再回德国。   

然而,命运是如此的巧合!1714年,安妮女王突然去世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安妮女王膝下并无儿女,最终王位的继任者则更令人不可思议!新国王居然是亨德尔原本在德国的主人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原来选帝侯以英王亲戚的身份登上了王位。这种局面令当时的亨德尔诚惶诚恐,因为他长居英国便是“背叛”了选帝侯,这个“小差”似乎开大了,所以在那段时期作曲家的处境颇为尴尬。不过好在最终亨德尔还是摆脱了这个阴影,据传说是因为他为乔治国王谱写了一部庆典音乐,深讨国王的欢心。而当国王得知这部作品的作者居然是自己原来在德国的宫廷乐长亨德尔时,真是百感交集。此时乔治越加看重亨德尔的音乐天赋,不再追究作曲家曾经对自己的不专一,甚至下旨为亨德尔增加薪金,以求他能够创作出更多悦耳的音乐供自己欣赏。就这样,亨德尔幸运地利用自己的才华摆脱了困境,据说那套取悦圣心的作品就是非常著名的《水上音乐》。   

此后,亨德尔便可以专心致志地在英国这篇沃土展现自己的音乐才华,深受皇宠加之丰厚的薪水让作曲家能够在很好的条件和环境下谱写歌剧、并组织演出,进而成为全欧洲知名的大师级人物。1726年亨德尔正式加入英国国籍,成为名副其实的“英国作曲家”。这种无限风光的日子持续到十八世纪20年代末期,从那时起以亨德尔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开始受到冷遇甚至冲击,听众不再钟情于亨德尔的作品。虽然作曲家依然努力地写新作品,但演出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所有这一切都令亨德尔心灰意冷。1737年不幸再次降临,作曲家大病一场,中风偏瘫卧床难起,生活也逐渐趋于贫困。正当人们都以为一代大师即将陨落之时,亨德尔却从一部名为《弥赛亚》的文学脚本中找到了勇气和希望。这部宗教气息相当浓郁的文学著作,不但成为了作曲家修生养性的明灯,也标着他重新开创音乐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经历了歌剧创作的暗淡与失落后,亨德尔在《弥赛亚》中找到了新的方向。他从脚本的字里行间领悟到了上帝的力量与宗教的神圣而被感动;从中获取了滋润与力量而被鼓舞;他又回忆起年轻时代在教会担任乐手,创作早期宗教音乐的情景。所有这一切都让作曲家下定决心,要走出一条全新的音乐创作之路。直到1741年夏天,亨德尔经历了数年时间,对《弥赛亚》脚本已经有了深刻而透彻的研究与领悟,于8月22日这天开始写作基于这个脚本的清唱剧。在为时数年的潦倒生涯中,《弥赛亚》早已成为作曲家灵魂进修的宝典,加之原本就拥有良好的天赋以及歌剧创作时积累下的深厚功底,因此亨德尔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样一部鸿篇巨著式的不朽之作。最终,清唱剧《弥赛亚》成为作曲家一生中最著名的音乐作品!第二年作品开始在欧洲各地演出,获得极高的赞誉,亨德尔也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更高峰。此后他便把自己的创作重心转移到清唱剧和其它宗教音乐上来,除了《弥赛亚》之外,诸如《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等都十分质朴感人,把高度的艺术性和虔诚的宗教信仰融入了一个个音符之中。   

但此时亨德尔的境遇却并没有多少改善。事实上,从意大利歌剧在英国衰落开始,亨德尔就一直在遭受大大小小的精神打击——十八世纪30年代饱受宫廷阴谋与教会的攻击,苦心经营的歌剧院被迫倒闭,此后又是中风与偏瘫的病体折磨;40年代开始受到上流社会与贵族们的诸多指责,还染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症;1751年,亨德尔再次遭受不幸——双目失明。这般一次又一次的折磨虽然没有让亨德尔崩溃,却让他的身体越加衰弱。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作曲家依然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创作的热情没有减退、演奏的工作没有停止。然而,巨星总有陨落的那一天。1759年春,74岁高龄的亨德尔依然照例指挥了自己作品的演出,在雷鸣掌声的背后大师终于还是倒下了。几天后的4月14日,作曲家与世长辞。   

亨德尔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的经历,以上这些文字只讲述了他生命历程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时期。真实的亨德尔是一个终生没有婚姻家庭的“胖家伙”,且对衣着打扮颇为讲究,所以在社交场合相当引人瞩目。他睿智而骄傲,所以很多人说亨德尔是个桀骜不驯、傲慢无理的人。可见这为音乐圈中的天才、大腕儿、公众人物,虽然有很多崇拜追随者,但却并不怎么受同僚的欢迎,这可能与亨德尔从不服输、低头的性格有关。由此我们更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神经坚强的人,因为无论在怎样的生活境遇或者社交圈子中,无论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事业遭到怎样的打击,亨德尔都从未轻易放弃;在大多数时间中他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丝毫不因为自己拥有较高的天赋就有所懈怠。或许这与亨德尔的先天秉性有关,或许也与他中年时在《弥赛亚》中取得精神世界的大彻大悟有关。另外关于亨德尔的一种评价则认为他是一个乐观而幽默的人,这种性格在他的音乐中也有比较多的体现,在下一篇章中我们会为大家详细介绍亨德尔几部较为著名的音乐作品。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