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闻懽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郎看,江水断不流。——《西曲·莫愁乐》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也是北方与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音乐文化上一个大融合的时代。自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失败以后所爆发的封建割据战争,魏、蜀、吴的建立,晋的暂时统一,北方和西方边地区向内地迁移,东晋的南迁,北方的战乱等等,都引起了当时人们的迁移,促进文化交流。使得音乐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还融合了外国的音乐。
说起民族之间,在后来隋唐时期大部分乐器,如曲项琵琶,方响 ,羯鼓,钹等已经出现了。当时龟兹乐,西凉乐,高昌乐,康国乐,天竺乐,安国乐,高丽乐等已在国内流行。同时民族之间也产生了大融合,因为不断的战乱使人们的生活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有着大量的阶级对立情绪和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民歌,在少数民族和汉族同时产生。再有这共苦命运之中,共同生活,并肩进行阶级斗争。就使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合了起来。例如《幽州马客吟》,《隔谷歌》《企喻歌》《吴歌》系列《西曲》系列等。都能很好的反映,这些文化的结晶。
国外的音乐是随着宗教的传入引起的。当时佛教从天竺(现印度)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也带来了音乐文化。同时哪时人们生活痛苦,也就追求在思想上的依托。为了更加便于传播佛教,穿来的天竺的本土歌曲,也不得不吸收我国本土的音乐。同时,佛教的思想为统治者的统治效力。这使佛教的音乐更加快速的发展。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在三国时期就占了两个,《胡笳十八拍》嵇康的《广陵散》。音乐大师当初前辈倍出,优秀的作品很多。蔡邕的《琴操》。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氏五弄”称为“九弄”在隋朝称为士的标准。可见重要。
《相和歌》的继续发展。在汉代它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了。在这时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乐器方面变得多元化。之前的伴奏乐器上一篇文章我提过有鼓、角等伴奏。大约魏朝时有笙,笛,箎,节,琴,瑟,筝,琵琶等。音调也变得更全。有了转音,曲调的种类也变得多样化。这种由器乐,声乐和舞蹈三者综合而成的大型《相和歌》曲式,是为大唐时的《大曲》的早期雏形。同时《清商乐》和《鼓吹》等音乐也得到了发展。
我国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历了千百年以后,依然有它闪亮的光辉。这么宝贵的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