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听音乐会时你想知道却不好意思问的那些问题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4

 


听音乐会可以是一种享受,也可以是一种痛苦。懂得听音乐会的礼仪就是享受,不懂,妨碍了他人遭白眼不知所错,自己也就不知如欣赏好,就是痛苦。音乐厅是公共场所,去那里既是欣赏台上的演出,也是欣赏邻座听众的文明以及向四周的邻座呈现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教养和文化气质。音乐是用来交流情感和分享美好的,所以,音乐厅需要台上台下的人按照一种文化礼仪去呈现自己和相互交流,那样才能为一场音乐会营造一种美好的氛围。一场音乐会的精彩是由优秀作品、优秀演奏和优秀听众默契互动产生的,少一样或其中有一样不同步都会破坏一场原本美好的音乐会。


音乐家要演奏需要从小接受训练、学习,一辈子都在学和练习。同样,听众要去听音乐会,虽然不需要如音乐家的训练那么艰难,但也需要学,学点音乐基本常识,学点音乐厅听众礼仪,而要学会,非常简单,重要的是要有学的愿望。礼仪是文明社会每个人都自然应有的个人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与美好相处也是靠礼仪为支撑点的。礼仪是人最基本的个人教养,我们每天生活和工作的处处都存在礼仪,都需要礼仪。


小编向听音乐会的听众收集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并试着风趣和轻松地回答这些问题。作为音乐会听众,你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及答案是很有趣和有用的。



为什么定音鼓手好像在闻他的鼓?


我花了一段时间才理解了这位听众在问什么,但回头看定音鼓,我完全看到他问的内容。定音鼓手实际上做的是:把耳朵凑近鼓皮,轻轻的拍打,在乐团演奏过程中给手中的鼓不断调音,保证音准。从听众的角度,他的确看起来像正在闻他的鼓,他的脸(特别是他的鼻子)恰好正贴近鼓皮。


定音鼓

为什么弦乐演奏者在指板上按琴弦的手在颤抖?


对于刚接触交响乐场景的观众,这一定看起来很奇怪。当我再次用不同角度观察,我震惊地发现一整组小提琴手的左手看起来极像某种跳着奇怪的仪式性求偶舞蹈的鸟类。这种“颤抖”叫揉弦,是为了让乐器的发音更美和更有表现力。而另一种相反的效果,即让手指离开琴弦(空弦),能够制造出另一种不同的音色。也许在某些家庭音乐会上展示两种不同的发音方式会很有趣。


为什么小提琴手下巴夹着一块白布?跟黑色服装相衬看起来很傻。


很多小提琴手和中提琴手选择在腮托上添加一点保护,以防乐器与他们的脖子产生摩擦。皮肤很脆弱,如果脖子和乐器没有隔开,有些人的皮肤可能会有过敏反应。没有从听众的视角观察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将布的颜色与音乐会黑色演出服的色调统一?当然有。


为什么没人看指挥?


我承认从听众的角度看,这一点的确可疑。毕竟,如果音乐会过程中没人看指挥,那为什么还需要他/她呢?有时,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某些指挥甚至会更进一步地展示乐团如何在没有他们的情况下也能演奏。正如驾车时,我们的注意力同时要分布在许多事情上,此时的道路和其他车辆本质上就如同乐队里不同的声部,指挥则如同全球定位系统和雷达探测器,当然在这里是比喻。关键是,演奏音乐时,用余光注意周围是必须的。


在乐章之间,单簧管手、双簧管手或者圆号手会拆开他们的乐器。为什么?


如果你听过包含几个乐章的作品的录音,每个乐章之间通常只有轻微的停顿。但是在现场演奏时,乐章之间时常会有像芭蕾一样复杂的事情发生。此时木管乐手会拆开他们的乐器,彻底清洗当中凝结的水汽,把乐器管道内淤积的水倒掉,为下个乐章“重置”乐器。有时这样的动作会让乐章之间的停顿时间加长。由于其他乐手在台上通常不会有那么大的动作,所以木管乐手在停顿时更引人注意。保证乐器和演奏的音准是乐队最重要的事,所以演奏者随时都要保证自己的乐器在音准状态中。


为什么首席小提琴手会“迟到”?


当观众席坐满,音乐会准备开始时,这的确看起来有些奇怪。我甚至偶尔会听到一些大城市的听众说:大家竟然为迟到的乐手鼓掌,真是太好笑了。首席小提琴手迟迟入场只是另一种让听众知道音乐会即将开始的方式,并且乐团调音会多给听众一点时间将手机调成静音。乐队的首席一定是坐在左边最外一组小提琴排头第一那位,他(她)上台后先向听众敬礼,然后转向全乐队成员示意双环管演奏者奏出标准音A音,先是管乐组对音,最后是弦乐和全体演奏员一起对音。问什么要用双环管而不是其它乐器来领导对音呢?因为双环管的音准稳定,清晰,相对更适合与所有乐器演奏者较为准确地听准发音。


长号手看起来在打瞌睡?!


我也看到过!小时候去听交响乐,我经常拿这个跟我弟弟开玩笑。但是,对于一个可能 45 分钟都不会吹一个音的铜管乐手,有时候闭上眼睛聆听音乐能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也许这看起来有些失礼,但通常并无恶意。有些乐手不喜欢长时间盯着指挥或同事,也觉得长时间盯着自己的脚让脖子很难受。最重要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坐着不演奏后还要以正确的音高和风格进入,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当你的铜管手坐了很久以后正确无误地首次进入,为你的乐团自豪吧,这比你想的困难得多。


乐队演奏员怎么都穿黑色衣服呀?


黑色,在一些人看来是庄重和经典的颜色,也有人认为黑色死板和沉闷。我们穿黑色通常是为了舞台上的某种一致性。黑色容易让人集中精力,而且不分散人的注意力和扰乱人的情绪,也不刺眼。音乐会上需要音乐家专注,也需要听众专心听,黑色有助于营造专注的气氛。当然,也有因为音乐氛围和演出场合特殊,乐队演奏员穿其它衣服的。一律黑色的制服,也是为了省钱,只需要一套演出服即可。当然破烂了,就得换新的了。


为什么音乐会演出过程中要求听众保持安静,不要交头接耳,不要随意走动,不要照相?


音乐家演奏过程中是处于“精神真空”中演奏的,需要背谱,需要思考音乐,需要投入情感……那种智力、情感、精力、注意力和体力的投入比手术台上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大夫还要大得多。音乐厅的音响是经过精密设计的,其传声效果很强,来自听众区任何细小的声音都会分散演奏者的注意力,破坏其情感投入和音乐情绪。那种伤害,不是演奏者本人是难以体会的。如果受到干扰,演奏家只能把演奏当干活,听众当然听到的也只是干活的声音而不是音乐。


为什么乐章之间不能鼓掌?如何区别乐曲演奏中的长休止符停顿、乐章停顿和乐曲结束?


乐曲长休止符停顿,演奏者的演奏仅仅是出于无声的凝固状态,乐器都处于演奏姿势状态,无论是独奏、重奏还是交响乐演奏,都是如此。


乐章停顿,演奏者都放下了乐器,开始整理乐器,调音准,发出声音,翻乐谱等等,这是最容易被听众认为是演出结束。确实很难分清这是乐章结束还是整个作品演出结束了。判断的方法很简单,指挥这时是面向乐队而非转身面向听众,乐队成员也没有起立。总之,只要是台上的演奏者没有转向面对听众准备敬礼,都可以视为演奏没有结束。有的音乐作品是在很长的休止符中结束,这时听众也容易鼓掌,这是最令音乐和音乐家无奈和痛苦的尴尬。休止符也是音符,也在表达音乐,它仅仅是没有声音的音符,音乐依旧在流动中。不能听到没有声音了就鼓掌,一定要等演奏者从专注的状态中出来,放下手中乐器,这时再鼓掌。


为什么听众听音乐会时要避免异味,要穿着得体?


我们参加朋友的聚会,可以满口烟味或大蒜味去吗?我们去一个高级的餐厅赴宴,可以穿拖鞋和短裤去吗?当然不能。艺术不是一种具体的事和物(如:音乐、美术、建筑、雕塑等等),艺术是一种对人对事的生活态度和呈现自己和呈现事物的方式,艺术无处不在。听音乐会不是艺术行为,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生活体现,或者你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处处都有品质要求,那不是很美好吗?这种美好就是艺术。



音乐厅里,为了保持安静,音乐厅是封闭的,一般也没有空调,即便有新风系统保持音乐厅内空气的新鲜和温度适宜,空气也是循环的,而且听众与听众之间是紧紧挨身就坐的,彼此身上的气味都能闻到。试想,如果在一个夏天的音乐会上,我们在听音乐会的过程中闻到的是脚臭、大蒜臭、包子或汉堡包味这些臭味调和一起的什锦臭味,你能很专注地享受台上的演奏吗?我想即便是仙女在台上表演,你也会逃之夭夭的。


听音乐会是一种极致的艺术体验,需要非常适宜的美好环境与氛围来衬托。如果我们去听音乐会前,美美地洗个澡,使劲把牙齿刷干净,换一身干净得体的衣服,走进音乐厅,你会感受到周围的听众对你投以尊重和感恩的目光,如果人人都怀着给对方的美好印象就坐听这音乐会,谁不会享受呢?这不是靠一个人做到,而是靠大家不约而同做到的。我们都知道进餐厅吃饭和进洗手间方便是不一样的,那么,进音乐厅听音乐会也应该觉得是与去其他场合不一样的。为自己创造美好也是与他人分享美好,为他人着想,首先受益的是自己。


最后再唠叨几句:


听音乐会,音乐对台上的音乐家和听众都有要求的,只有音乐家和听众同时尊重音乐,音乐才会尊重音乐家和听众,给我们极大的享受,三者之间的尊重必须是平等和同步的。听众对演奏家的台上礼仪有要求,台上的音乐家对听众的礼仪同样有要求,听众与音乐家的互动是对等的。


在音乐厅里,少数听众的不文明很多时候是因为不了解听音乐会的规矩和礼仪,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音乐厅管理者的问题,音乐厅没有有效或令人舒服地将音乐厅规矩和礼仪亲切地传达到听众那里。当在传达一种规矩和礼仪须知时,请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宣读,那样会让无知的听众反感、排斥,甚至逆反而故意不遵守。懂规矩和礼仪的听众不要自以为是,高人一等,不懂的听众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也不要傻乎乎和灰溜溜地冒着一身冷汗听音乐会,大家是来分享美好音乐的,不是来受罪的。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