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短得多。1920年,时逢欧洲刚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沼中步出。物资的匮乏和硬件的局促下,人们迫切地需要在精神上重回旧世界昔日的荣光,于是一个音乐节应运而生。1920年诞生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可以称得上是全球夏季音乐节的典范,也是现代意义上综合性艺术节的鼻祖。它的四位创办人其实从一开始就设定了音乐节音乐、歌剧和戏剧并重的轨迹:剧作家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指挥家弗朗茨·肖克、导演迈克斯·莱因哈特。
四位绅士的命运在之前之后都有交集。莱因哈特1911年导演了霍夫曼斯塔尔的话剧《每个人》,这部剧目后来成为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保留剧目,每年演出。霍夫曼斯塔尔乃理查·施特劳斯几部最为叫座的歌剧诸如《玫瑰骑士》和《埃莱克特拉》等的脚本作者。肖克则是理查·施特劳斯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同事兼总监。之所以选择萨尔茨堡设立音乐节是因为那里是莫扎特的故乡,也是一战中少数没有满目疮痍的文化名城。于是在1920年8月22日,萨尔茨堡音乐节以上演《每个人》初试啼声。
从那以后,7月末开始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催生了其他几个显赫但历史稍短的艺术节,比较知名的有英国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和挪威的卑尔根国际艺术节。它们都沿着萨尔茨堡音乐节在歌剧、音乐和戏剧三方面齐头并进的模式前行。每年8月份举办的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艺术节。卑尔根国际艺术节每年5月末至6月上旬举办,是北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艺术节,也是全城动员办艺术节的榜样。
作为“高大上”的楷模,萨尔茨堡音乐节从1920年开始就奠定了自己傲视群雄的地位,不仅是艺术家阵容的豪华,更是观众身价和地位的象征。久而久之,萨尔茨堡音乐节成了登上欧洲音乐界巅峰的敲门砖,圈子利益也愈见深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出过,就不算是超一流音乐家。正因为此,音乐节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豪门方针,只邀请最有名和出场费最高的艺术家,观众大部分也是有能力负担得起高票价的中上层阶级,其中不乏没落贵族和常年赞助人。
之所以夏季是音乐节的高发期,也有科学依据。一般来说,音乐节表演主体为音乐家。音乐家往往受雇于交响乐团和歌剧院。而这些音乐机构是以类似于学校学期的乐季来安排工作周期的,每年的夏季也就是八九两月往往是音乐家的假期。这时,他们就会倾巢出动,四处参加或组建音乐节。因此,当您夏季前往欧美国家想聆听音乐会或歌剧但发现大城市的剧院大门紧闭空无一人时,千万不要慌张。也许此时此刻音乐家们正把邻近的某座小城搅动的天翻地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