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欣赏交响乐的几点建议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15

 


       说起交响乐,人们常觉得它神秘、宏大、高雅,难以理解。但作为西方音乐史中重要的音乐形式,交响乐的面纱并不难揭开。本文将为您的交响乐欣赏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带您走近交响乐,近距离游览一番交响乐这片陌生而又熟悉的音乐天地。

       了解交响乐常识
       普通人欣赏音乐多数以悦耳怡心为目的,然而如果能够了解一些音乐常识,在欣赏时便更能体会个中真味,欣赏交响乐亦是如此。交响乐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主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交响曲是较为常见的交响乐类型,一般有四个乐章,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等皆是脍炙人口的交响曲目。交响诗则一种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的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施特劳斯《英雄生涯》、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等是交响诗的代表。序曲较易理解,它是歌剧、舞剧等大型作品的前奏曲,最早只是为等待观众入场而演奏的开场音乐,后来演变成音乐会的独立演奏曲目,涵盖整首作品的主要内容。比如《威廉?退尔序曲》、《女人心序曲》等。
       协奏曲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独奏乐器与乐队通常相互穿插,主题与副题交替演奏,形成对话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协奏曲作品。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若干乐段组成的大型套曲。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的巨著《行星组曲》便是一部优秀的组曲作品。该作品建立在“占星术”之上,包括七个乐章,分别以八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每个标题都标示出人们对各个行星所赋予的人格化特点,如《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水星——飞行使者》等。
       培养音乐的耳朵
       理论是灰色的,音乐则是常青的。了解了交响乐的基本常识代替不了实际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是感性、直接,甚至是有些主观和私密的。感觉音乐的声响无需训练,但想要感知音乐的表情,进行审美性地聆听,则需培养出一双音乐的耳朵。
       音乐是模拟情绪与声响的,作曲家利用不同的乐器表达不同的情绪,培养音乐的耳朵首先要能分辨不同的演奏乐器,了解它们的音色、音域等。交响乐队的编制通常分为五个乐器组: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和色彩乐器组。其中,弦乐组主要承担主旋律、和弦、低音等重要功能。比如,小提琴的音域最高,表现力丰富,适合演奏任何速度和形式的乐句,在乐队中起主导作用,也被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而大提琴音色温暖深沉,常能感动人心。木管组乐器音色多样,音域宽广,可与铜管组相互调和,使乐队和谐统一。铜管组的音色饱满而有光辉,是音乐色彩的主要表现者。如在铜管组中音域最高的小号,虽不善长抒情,但其音色雄伟,通常用于表现节庆、胜利与凯旋。长号的音色则是柔和、明亮而庄严的,在宗教音乐中多有运用。打击乐器大多用于烘托气氛,主要从节奏上强化乐队的音响。色彩乐器组主要包括钢琴、竖琴、木琴等,多根据需要机动出现,使音乐更加多彩。比如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中,就运用了两架竖琴,使音乐更富诗意,也更贴近作曲家的心境。
       所有的音乐都是有表情的,音色、音区、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等都是音乐的语言。每种音乐语言的表现力都不相同,而将不同的音乐语言组合在一起,也将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比如同一段旋律,以不同的速度、力度,或以不同的乐器演奏,感觉就会大不相同。所以,在分辨不同的演奏乐器后,还需对音乐的节奏等有所感知,同时主动思考,在想象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如微弱、缓慢的旋律会让人叹息、忧伤;激昂、急切的旋律又会让人紧张、兴奋甚至焦虑;节奏的由缓到急,音响的由弱到强还能让人联想到事态或情绪的变化等等。
       了解背景主动思考
       除了积极主动地联想外,对于有标题的交响乐,还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标题的指引进行理解。如贝多芬著名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共有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一个小标题。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在重复的乐句中展现出恬静清新的乡村美景,使人的精神也在大自然中得到安宁。第二乐章“在溪边”,提琴的旋律如潺潺流水,清澈中暗含着生命的韵律,而模仿鸟鸣的木管乐器又使音乐更富诗意。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中,以快板呈现的诙谐曲取材了民间旋律,描画出乡村热闹的舞蹈场面。第四乐章“暴风雨”,所有乐器的音域都有所下滑,就像刮起的狂风骤雨。但是暴风雨很快就过去了,第五乐章随即唱起“牧歌”,以恬静开阔的主题表现了雨过天晴的美景,以及人们在“暴风雨过后的欢乐和感激的心情”。
       对于无标题音乐,则要着重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生平、创作意图以及乐曲的题材、音乐表现的方式等,从而帮助自己了解其中的情感。不过,相对于标题交响乐来说,无标题交响乐可阐释的空间更为广阔。每次聆听的感觉都可能不同,而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同一首曲子,或许少年时听与中年时听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多听多比较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欣赏交响乐还必须反复聆听。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响乐团具有不同的演奏特色与风格,且演奏水平也有高下之分。所以,在听同一首曲子时,还可将不同交响乐团的演奏进行对比聆听。通过对整体音色的统一度、音乐表现力的强弱等进行对比,分辨出演奏者的水平与个人偏好。
       在音乐会现场观看交响乐演奏时,还可对不同指挥者的指挥能力、指挥风格进行观察和比较。对于指挥家来说,要想把整个乐队统一成和谐的整体,并不是容易的事。好的指挥家不仅要体会作曲家的音乐心情,更需要在台下不断研习总谱,体会各个声部旋律的行进方向,把握乐曲段落的演奏分寸,尽可能使乐队及演员的演奏水平得到最好的发挥。同时,指挥家还需要凭借非凡的音乐记忆准确传达各个段落的音乐情感,具备从容不乱的应变能力,有效控制整个乐队。
由于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对于同一首乐曲,不同的指挥家可能有不同的体会。而性格的不同也会多多少少反应在指挥风格上,比如性格刚烈的指挥家,对抒情段落的处理或许就不那么到位。当然,无论孰优孰略,都需多听多比较,才能有所鉴别。
       从最熟悉的旋律听起
       交响乐在数量上可谓浩如烟海,其中也不乏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甚至在流行歌曲中也有不少改编或引用交响乐旋律的现象。比如台湾组合S.H.E的《Remember》改编自圣桑的《天鹅湖》,《不想长大》改编自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周迅《伴侣》中引用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日本歌手平原绫香的《Jupiter》则取材于霍尔斯特《行星组曲》中的《木星》……除了流行歌曲以外,在电影电视、甚至网络游戏中都到处可见交响乐的身影。比如电影《河东狮吼》中令观众捧腹的一段《菠菜之歌》就出奥芬·巴赫所创作的《地狱中的奥菲欧》中的一段《康康舞曲》……如果发现自己熟悉的旋律实际脱胎于原以为神秘宏大的交响乐,您一定会惊异于交响乐的平易近人。那么,不妨找来这些歌曲的原作交响乐来欣赏。从流行而又经典、或有标题的曲目入手,再到复杂的无标题作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欣赏水平。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好文分享】百听不腻的曲调,不只入耳,更入心
  • ·【好文分享】听那琴声,是艺术家的情感在倾诉
  • ·【好文分享】琴键上跳跃的音符,是音乐家内心..
  • ·【好文分享】古韵新声,赏诗词之歌的跨时代魅力
  • ·【好文分享】他们是音乐的魔术师,用音符捕捉..
  • ·【好文分享】用指尖起舞,引领听众穿梭情感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