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的出现,毫无疑问地把小提琴演奏艺术进行了革命化。由于当时他非常仔细的看管着他的手稿,所以他同时代的人很少能演奏他的作品。在他活着的时候出版的作品只有作品1号二十四首随想曲;十二首小提琴与吉它的奏鸣曲,和六首为弦乐和吉它写的四重奏。帕格尼尼非常喜爱演奏吉它这个乐器。
帕格尼尼与下一代小提琴家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他唯一的学生,出生在意大利热那亚的卡米莱-西沃里(1815-1894)。西沃里从六岁时开始跟帕格尼尼上课,他本人是位很有才能的演奏家。他曾经以年轻演奏家的身份而在欧洲,北美和南美进行了广泛的演出,并于1846年来到了英格兰,在那里首次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泰晤士报对西沃里的演奏大加赞扬,但是对这部作品的本身的评价却是不明朗的:“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我们要多次听了这部作品之后才能对它进行细致地分析。”
西沃里有着长期而成功的演奏事业,后来则以演奏帕格尼尼的作品而出名。他的老师曾经为他写过一些作品,前两首协奏曲在帕格尼尼逝世不久就出版了。斯特拉藤于1933年写到,他曾经于1870年听到西沃里在科隆演奏帕格尼尼的 B 小调的协奏曲和“女巫之舞”。他仍然清楚地记得“他那高超的技巧,精确的音准和动听的声音所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帕格尼尼和西沃里一生都保持了很好的友谊,但是根据西沃里的说法,帕格尼尼并不具有教学的才能,他恐怕是世界上最坏的教师。在上课时他经常粗暴地挖苦学生:他会很潦草地写一些练习,放在谱架上让西沃里视奏它。当西沃里在面对这些困难的东西挣扎时,帕格尼尼就像一头关在笼子里的狮子一样走来走去,并且在露出嘲笑的面容。当学生终于挣扎过来之后,帕格尼尼首先是冷笑一下,然后就问他为什么不像他示范的样子演奏他们。西沃里通常都是轻轻地说一声:“没拉好”,而帕格尼尼“就像一头狮子抓一头羊一样地拿把琴抓过来,连看都不再看一下谱架上的手稿就把那个练习再演奏一遍”。
生于 Moravia 的 Brno 的亨德里奇·维尔海姆-恩斯特(Heinrich Wilhelm Ernst 1814-1865)在巴黎听到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于是他就被这位大师的演奏所迷住了。作为约瑟夫·博姆的学生,恩斯特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已经作为一位成熟的演奏家进行巡回演出了。在巴黎他见到了贝里奥,于是他就跟贝里奥学习了六年。
通过观察帕格尼尼的演奏,恩斯特学习到了许多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例如一长串用连顿弓演奏的快速音符,泛音和左手拨弦。勃辽兹(Berlioz)说他的演奏是“他的演奏技巧十分迷人,又有好听的旋律,演奏得是如此的轻松自如???就好像是一位杂技演员在耍弄钻石。”
恩斯特有着细长的身材,很高的颧骨,很长的黑头发和胡须,在舞台上看上去很像帕格尼尼。但是他的个性却与帕格尼尼完全不一样。勃辽兹说他是“我所认识的最令人愉快最富有幽默感的人???他是位全面的艺术家,他所演奏的任何东西都非常深刻而富有表情,而他又从不忽视演奏技巧和音乐艺术的严谨性”。
今天人们认为恩斯特主要是位作曲家。列奥普德-奥尔认为:“他的作品是为演奏家写的,我们之所以向人们推荐他的作品,其原因远远不仅是为了学习演奏技巧,他那富于表情的《Elegie》,他改编的舒伯特的极为艰难的《Erlkonig》,他的《奥赛罗》幻想曲是所有小提琴家所必须的曲目”。
另外一位把帕格尼尼当成自己学习的典范的是布里西安·安东尼奥-巴吉尼(Brescian Antonio Bazzini 1818- 1897)。奥尔很喜欢巴吉尼的演奏,说他是“以他那歌唱性的声音而著称,他是一位真正的演奏家”。巴吉尼有一次曾经演奏给帕格尼尼听,帕格尼尼非常感动,就建议他作为一位演奏家进行巡回演出。结果巴吉尼的名声就遍及了整个欧洲并且被人们认为是帕格尼尼的继承人。
巴基尼尽了很大的努力在他的国家里普及巴赫和贝多芬的作品:由于意大利人从来也没有正确地对待德国的音乐,所以这是个困难的任务。恐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那不勒斯的著名指挥家金格莱里(Zingarelli)在这个问题中的反映;当斯波尔建议这位指挥应当把莫扎特的歌剧包括在他的演出曲目中时,金格莱里说:“是的,莫扎特不乏才能???但是如果他能继续学习十年的话,他可能会写出一些好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