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2013是古典范儿十足的音乐大年

作者来源:中国艺术报 发布时间:2014-01-17

 

 

 

歌剧《纳布科》首演剧照
 
 
关键词:纪念年
 
2013年是两位欧洲歌剧大师瓦格纳与威尔第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都掀起了演出瓦格纳和威尔第歌剧的狂潮。两位同龄大师的200周年纪念就如同一场人们期待已久的盛大节日,似乎是借这个机会,瓦格纳与威尔第的作品被大批搬上舞台,而中国作为一个歌剧新兴国家,更是迅速掀起对瓦格纳和威尔第致敬的歌剧热浪,这场漫长的致敬贯穿了整整一年。
 
国内舞台上对于瓦格纳的纪念活动主要体现在:国家大剧院制作复排了《漂泊的荷兰人》 ,中央歌剧院新推出《女武神》 ,北京国际音乐节与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机构联合制作《帕西法尔》 ,这构成了国内对瓦格纳纪念的景观。由强卡洛·德·莫纳科担任导演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自2012年推出以来,获得很好的口碑,激情四射的经典音乐、亦真亦幻的舞台制作以及细腻深刻的出色演绎,为走进剧场的观众带来了难忘的艺术体验。今年的复排指挥仍由吕嘉担任,经历了多部歌剧考验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有着十分稳定的发挥,而演员中最大的亮点是饰演“荷兰人”的世界著名歌唱家伊吉尔·斯林斯。7月中央歌剧院的《女武神》首演,俞峰担任指挥,王湖泉担任导演,这也是首次由中国乐队演奏这部经典歌剧,其中所有演员、合唱团以及乐队均为中国音乐家,此班底也成为这部歌剧最大的亮点。10月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闭幕演出上演了瓦格纳最后一部歌剧《帕西法尔》 ,这部剧在中国上演还有些超前意义,而且不禁让人想到2005年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尼伯龙根的指环》对中国古典音乐界的深远影响。
 
相比瓦格纳的“高、大、上” ,中国观众对威尔第的《茶花女》 《弄臣》 《假面舞会》 《游吟诗人》等歌剧更熟悉一些,其中的经典唱段也经常在各种音乐会上被传唱。威尔第对人性的描述,让观众更易感受、也更易被打动,所以说威尔第在中国也更有人缘一些,全国各地都有大量形式各异的歌剧演出,音乐会上也到处响起威尔第的歌剧序曲与咏叹调,国家大剧院更是在全年贯穿了威尔第歌剧的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启动便采用威尔第的《奥赛罗》作为开幕之作,随后推出了今年最重磅的威尔第歌剧演出《纳布科》 ,最引人关注的则是请来了世界最伟大的歌唱家之一、已是72岁的多明戈的倾力加盟,这也是中国歌剧演出史上首次请来如此大腕的歌剧明星加盟演出。紧接着8 月,国家大剧院用多媒体加上中国戏曲特有的折子戏形式,创造性地策划推出了一场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的特殊演出,观众可以用一晚的时间欣赏到威尔第9 部歌剧中最动人的音乐段落。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也在推陈出新上想出妙招,特地开设了“迷你威尔第”音乐周这种“节中节”的演出模式,很受乐迷欢迎。虽然刚刚开始起步,但今年亮点频现的天津大剧院7月一口气推出了三部威尔第歌剧—— 《弄臣》 《游吟诗人》 《阿依达》 ;此外,广州大剧院和杭州大剧院均推出了《茶花女》 ,上海大剧院则另辟蹊径选择推出了威尔第的早期歌剧《阿蒂拉》 。
今年纪念瓦格纳、威尔第200寿辰的盛况,不禁让人想到2011年轰轰烈烈的“马勒年” ,全国顶级的交响乐团不约而同地挑战马勒的作品。对杰出作曲家的纪念,其实在推出不同版本的复排或音乐会版演绎的同时,还应多想想如何能够推出更多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让人更眼前一亮的演出。相对于争先恐后的对瓦格纳、威尔第纪念热潮,今年对于中国著名音乐家的纪念显得十分冷清,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不要忘记今年还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创作者、著名音乐学家、作曲家青主诞辰120周年;民间音乐家阿炳诞辰120周年;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贺绿汀诞辰 110周年;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诞辰100周年和著名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事业家李凌诞辰100周年。
 
关键词:比赛年
 
除了剧场和音乐厅的热闹之外,今年还是各种大型音乐比赛的大年。首先是第15届青歌赛引起业内外非常大的关注度,一来是因为各种原因去年休赛一年,业内和观众的期望值都比较高;二来也是青歌赛在赛制、选手选送以及评委打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革新。而就在青歌赛直播的时段,恰逢湖南卫视今年首推的音乐类节目《我是歌手》同时段播出,后者显然更吸引年轻观众群的关注。正如青歌赛总导演秦新民对比青歌赛与《我是歌手》时形象的比喻——前者是 “体育比赛” ,而后者是“体育表演” 。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今年《我是歌手》的异军突起也让人感受到了去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时的火爆与欣喜,选择让一些已经在流行乐坛中稍显“过气”的实力唱将用“真人秀”的方式比拼唱功、彰显实力,也让观众们在怀旧的同时也重新发现了这些“过气”歌星们的“各种好”来,这些歌星更是利用这个机会东山再起,重新被歌迷们 “宠爱” ,比起《中国好声音》草根选拔的方式,《我是歌手》无疑是电视媒体贡献给音乐的又一块宝藏。
 
今年中国音协的金钟奖也给大家带来了特别的期待和惊喜。各主要项目及其子项在北京、广州、深圳等6个城市落地开花,在严谨的赛制保障下,选拔参赛的选手水平和作品的质量都很可观。在其自身形态的打造上,除了继续强化公正性、权威性和导向性,以及呈现一系列有音乐操守、文化品质高的大赛外,今年与深圳卫视合作推出“中国音超”这一原创模式节目,就是主办方希望创新金钟奖流行音乐比赛的模式及其运行的机制,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引领音乐创作。在当下各类选秀节目形态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的氛围中,金钟奖也不能一成不变和故步自封,它需要鲜活的血液补充进来,丰富自身的形态。
 
关键词:民乐年
 
相对于往年来讲,今年民乐方面的表现可谓抢眼,收获颇丰。早春三月,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华乐论坛”如约登场,与很多面向创新作品的音乐评奖不同,第二届华乐论坛将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评奖纳入视野,聚焦在1979年至2009年改革开放30年间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而评选出的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和作曲家群,被中国音乐学界欣喜地冠以—— “迟来的中国新民族乐派” 。12月刚刚结束的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弹拨乐节同样值得关注,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弹拨音乐代表人物、表演者、研究者济济一堂,举行了多场不同风貌的讲座音乐会,艺术展示与学术交流并重,含金量高,也系统地梳理并提出了当代弹拨乐器的历史发展与所遇问题,是几十年来难得的一次行业内大聚会。同时,首届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国际高端论坛也相当亮眼,由中央音乐学院和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立的全球第一所以教授、宣传和展示中国音乐文化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孔子学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任务。今年也是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周年纪念,回顾古琴“申遗”后迅速发展的10年,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冷静的思考。
 
由中央民族乐团携手“印象系列”总导演王潮歌共同创作的《印象·国乐》今年金秋时节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业内外人士的热烈讨论。有评论认为“完美的视觉呈现,不是对音乐本体‘主角地位’的干扰,同样对艺术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国乐多元化时代来临的必然前景” ,更有评论批评道“民乐在当代已经到了被供奉、去呼喊、去乞求的绝境了吗?只能在舞台上对观众直陈、向世人高声乞怜,而非用听觉艺术的本真来打动人心吗? ”这场讨论带给民乐发展相当有益的思考,也就是在这个信息爆炸、影像充斥一切的时代,传统音乐艺术应当如何坚守,又当往何处去?相对于民乐界多年来积习下来的“小圈子化”发展,大众媒体以及所谓“圈外人”的参与必然是一条出路。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说一说世界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家作..
  • ·【音乐百科】唱歌时如何正确的“咬”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