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比作《旧约圣经》,而把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比作《新约圣经》。这个比拟在钢琴爱好者中无人不知。的确,自从发明了钢琴这件“乐器之王”后,人类为这件乐器所写下的最奇妙、凝聚着人类最深智慧的杰作,就要数巴赫的两卷“平均律”和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了。尽管纵观..
有明确记载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1847年除夕在维也纳郊外的露天舞台。老约翰-施特劳斯先是指挥了一首海顿的作品庆祝新年的即将到来,接着演奏约翰-乔治-谢策尔的一首歌曲《跳吧!唱吧!无论我们是富裕还是贫穷!》,这首歌曲后来成为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维也纳民谣。情绪鼓动起来之后,便是一首接一首..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的原理都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是在发声、共鸣、吐字方面有些细微的差别。歌曲演唱的好坏在于正确地运用呼吸,良好地运用呼吸,才能达到“字正腔圆”。正确的呼吸方法,可引出口腔应有的发音机能,使发出之“音”自然圆润。歌唱中的呼吸应该是越巧越好,演唱的歌声能使听众听起来好听、动人。“依字生..
在西方音乐中,写月光的曲子最著名的要属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明月之光》。两者都简称“月光”。音乐界认为,前者是以讹传讹,而后者才是真正为月色而写的。 一、在作品标题由来上的比较 在钢琴作品中,人们一旦提起“月光”,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也就是升c小调..
流行音乐与一种新型文化——当代“大众文化”有着特别的缘分,被众多学者视作“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大众文化”是打开流行音乐之门的一把钥匙,不通过“大众文化”,就不足以了解流行音乐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不足以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 1、“大众文化”的基本概念 流行音乐是中国当代“大众..
对莫扎特颇有研究的指挥家G-舒瓦尔茨曾说过:“谁能唱好莫扎特,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我希望能物色到的莫扎特歌唱家,不是看是否有高音d或e,也不是看是否能掌握花腔,我愿意听到的是声音真实的音色。你也不能只看中一个伟大的声音,因为莫扎特要求更多的,是一种非常精细的音乐创造,从而我要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