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17

 


玛丽亚·卡拉斯 (Maria Callas)
 
      1923年12月3日出生于美国的纽约市,原籍是希腊,她的音乐和戏剧方面的多才多艺,是她成为她那一代人中的绝对第一女高音。14岁时她回到希腊,在雅典音乐学院跟埃尔维拉·德·伊达尔戈学习音乐,到她16岁时就加入雅典国家歌剧院,第一次登台是演出轻歌剧《蒲伽丘》。1942年演出《托斯卡》使她一举成名,1947年,在意大利维罗纳第一次演出《歌女》,为著名指挥赛拉夫因重视,之后的两年她在威尼斯演过图兰多特、伊所尔德和勃仑希尔德。她于1948年代替卡罗西奥而在短短的6天之内就准备号以后,她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涯,在同年歌剧季节中扮演了勃仑西尔德。她是继莉莉·雷曼之后第一个能够自如地扮演无论是戏剧性或是抒情角色的女高音。她在斯卡拉(1951)、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1952)、芝加哥抒情歌剧院(1954)和纽约大都会(1956)的演出都是及其成功的,尤其是她演的《诺尔玛》、《茶花女》和《托斯卡》更是与众不同。虽然她的声音技巧并非万全无可非议,然而她的艺术才能却是出类拔萃的。她演了不少长久以来被人遗忘的歌剧,使他们恢复了生命。1952-1954年,她先后灌制了22部歌剧唱片,其中有4部是她从来没有在舞台上演出过的如:《艺术家的生涯》、《卡们》、《玛侬·雷斯科》和《小丑》,另有3部是经过改编的,如《歌女》、《诺尔玛》和《拉美莫尔的露茜亚》。她在舞台上演出500多场,包括43个不同的角色。60年代后期她推出歌剧舞台,最后一部歌剧是1965年7月5日在科汶特演的,《托斯卡》。1970年她在帕索利尼导演下拍摄了《美狄亚》,后来就在纽约教授歌剧。1972-1973年她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和斯苔法诺一起演唱歌剧片断,她的格言是:“当我的敌人不再嘘我的时候,也就是我失败的时候。”
 
        1977年9月16日她在法国巴黎住宅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
 
玛丽琳·霍恩(Marilyn Horne)
 
       于1972年9月19日扮演比才的《卡门》中的主角,开始了在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季节,获得评论界及公众空前的赞赏,霍恩是一位国际歌剧明星,她的名声普及米兰的斯卡拉剧院、伦敦的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和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她是迄今为止最动人心弦的歌手之一,她把“歌曲的黄金时代”重新带了回来。
 
       除《卡门》以外,在她的大都会音乐季节中,还演出了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中的角色,还在罗西尼的《赛维利亚理发师》中不扮演她名闻全球的角色罗西娜。1971年,她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公演罗西尼的珍品《赛米拉米特》中扮演巴比伦将军阿沙契。1973年在旧金山歌剧院演出唐尼采蒂的歌剧《宠妓》。1971年的音乐季节,霍恩在抒情歌剧院同样演唱了罗西尼的《赛尔维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这个角色,在评论界喝彩以前,她已在那里唱了两个年头了。大都会歌剧院特别为她恢复了他们自己的《理发师》演出本。自从1970年季节以来,她和芝加哥歌剧院一起演出另外一部罗西尼新的歌剧《在阿尔及利的意大利女郎》她演主角,在几次谢幕时获得满场的观众发出的踩脚声和赞扬的欢叫声,《纽约时报》对那次演出给予了以下赞扬:“霍恩小姐时一位惊人的歌唱家。她的嗓子时当代可称颂的事物之一。技巧上,她是举世无双的,没有一位歌唱家能用这样的速度、准确性和这样准确的音准来演唱花腔的片断。”
 
       她天赋的一副无比宽阔的嗓子,它从真正的女低音一直到女高音,中间没有一点空隙。她是多才多艺的,这样精通,无与伦比。
 
       玛丽琳·霍恩不论在那里演唱,评论家就为她寻找新的赞美形容词。1969年春天,当她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作首次公演,演出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浦斯王》和罗西尼的《柯林斯之围》的时候,《纽约时报》的特别通讯中写了下面一段话: “听众的掌声真正打断演出是在第三幕开始,霍恩的音量宏大、永不休止的独唱场面上,她演唱花腔女低音就像她在唱‘哆-来-咪’一样轻松,整个夜晚,霍恩的音乐和声乐艺术才能是令人销魂的。”
 
       玛丽琳·霍恩1929年1月16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但在罗山机长大。她第一位老师是她的父亲。后来她在南加福尼亚大学上学,得了奖学金,跟保罗·维纳德学习,主科是声乐。此后,她进入洛蒂·勒曼指导下的优秀学生班级。她结识勒斯特拉文斯基,经常跟他一起演出包括蒙特威尔第到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其中有很多斯特拉文斯基奉献给她的作品。
 
       1956年,她到欧洲,在格尔森基兴演出三年,还有一些其他的德国歌剧院,。在亨德米特的指挥下,她在维也纳演出,同时也在维也纳音乐节中演唱。
 
       回到美国以后,霍恩在旧金山歌剧院扮演伯格的歌剧《沃且可》中的玛丽作为她歌剧的首次公演。1964年,她照样用这个节目在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一个非常敏感的场所——作她的首次公演。著名的评论家艾尔弗雷德·弗兰肯斯坦在那时候宣布:“作为一个女演员,她优美的歌喉,善于表情的面孔,惊人的天赋,在未来的美国歌剧中将占有一个出色的地位。”此后,她在旧金山演出了数目惊人的主角,——《卡门》、《联队之花》、《小丑》等等。1964年,在春天歌剧院演出《在阿尔及利的意大利女郎》,第二天早上,旧金山《新闻之声》杂志的大字标题写道:《春天歌剧院的一个胜利》。
 
       在她的很多唱片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她的唱片集《一个黄金时代的回忆》,在这集子里把她和两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高音玛丽勃兰和维亚多特联系在一起,同时,她的《玛丽琳·霍恩的礼物》获得了一个德国的奖金,她的法国咏叹调、巴赫一亨德尔咏叹调、马勒的《亡儿悼歌》以及瓦格纳的《韦森多可之歌》的唱片集受到热烈的欢迎。她还录制了很多全本的歌剧,其中包括《诺尔玛》、《塞米拉米特》、《唐·爵凡尼》、格鲁可的《奥菲欧》以及《安·博林》。在维尔第的《安魂曲》中,霍恩演唱女低音声部,获得了美国及欧洲的唱片听众的普遍赞扬。
 
格温尼斯·琼斯(Gwyneth Jones)
 
       1936年11月7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威尔士的庞蒂浦。她原来的工作士女秘书,后考上了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并获奖学金。在校时几乎每次比赛都得奖,还主演过《奥菲欧与犹丽蒂茜》。1961-1963年在苏黎世国际歌剧院首演《神界的黄昏》中的威尔根德,在威尔士国家歌剧院首次演出《麦克百思》。1964年在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扮演了《菲德利奥》中的列奥诺拉和《游吟诗人》中的列奥诺拉而一举成名,1966年她到国外演出:在拜罗伊特歌剧节扮演齐格琳德;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扮演《菲德利奥》中的列奥诺拉;在达拉斯和德克萨斯扮演《麦克百恩》在纽约歌剧院演《美狄亚》。1967年在米兰斯卡拉扮演列奥诺拉(《乡村》),从1968年起在达都会。除了意大利歌剧以外,她后来更多的演唱华格纳的歌剧,1975年被邀情参加拜罗伊特歌剧节,扮演整部《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勃仑希尔德。她毫无疑问是很会表演角色的。嗓音美而亮,但有时尚嫌浓度不够,尤其是在需要深刻表达感情的时候。
 
阿德里安娜·玛丽邦苔(Adriana Maliponte)
 
       于1971年3月22日在达都会歌剧院作她首次公演,扮演《波希米亚人》中的咪咪时,《纽约时报》评论家罗伯特·谢尔曼写道:“达都会歌剧院再一次获得最大的成功······阿德里安娜·玛丽邦苔在纽约的首次公演是一个令人不能忘怀的咪咪。”1972年11月6日,谢尔曼听了她在达都会歌剧院演出的朱丽叶以后,得到了同样的印象。他写道:“自从她1971年春天首次公演以来。这位女高音在这里始终工作的很好,玛利邦苔小姐把她甜美的、音色纯正的嗓音发挥的淋漓尽止,她的演唱具有风格、韵味和巨大的戏剧冲动。”
 
       阿德里安娜·玛丽邦苔1942年生于意大利的布雷西亚。14岁时离开意大利到法国去学唱。4年以后,她获得了法国音乐院奖。1956年,她回到意大利,跟苔巴蒂原先的老师卡门·梅利斯继续深造。在这段时间里,她获得了很多奖,包括:意大利广播大奖、米兰新剧院奖以及斯卡拉国际比赛奖。1958年至1960年,她经常在斯卡拉演唱很多次重要角色。1960年参加日内瓦国际歌唱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比赛的结果使她进入了马得里、都伯林、布鲁塞尔、罗马、巴塞罗那以及欧洲其它音乐首都的歌剧院。她在巴黎歌剧院为吉安·卡·里奥曼诺蒂的歌剧《最后的野人》作世界上首次公演时,创造了莎都拉这一角色。同时在伯德纳·巴菲特导演的《卡门》中演唱米卡艾拉这一角色。玛丽邦苔是斯卡拉歌剧院、巴黎歌剧院、罗马歌剧院,现在是达都会歌剧院的永久成员。她经常出现在美国各地的独唱音乐会和其它一些主要的歌剧院中,例如芝加哥抒情歌剧院、费城歌剧院、哈脱福特歌剧院以及大迈密歌剧协会。
 
津卡·米拉诺夫(Zinka Milanov)
 
       著名的南斯拉夫女高音歌唱家。1906年5月17日生于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就在当地学习声乐。1927年在卢布尔雅那第一次登台,扮演《游吟诗人》的列奥诺拉,1928-1935年一直到萨格勒布歌剧院工作,先后演出不下350场次。1937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由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唱勒威尔第的《安魂曲》,随即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订了合同。1937年在那里首次公演《游吟诗人》中的列奥诺拉一直到1966年。在这期间演出400多场。多数扮演抒情性角色,特别像《命运的力量》中的列奥诺拉,《阿伊达》中的阿伊达,《乡村骑士》中的桑士扎和《瑙尔玛》。1956年和1957年在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扮演《游吟诗人》中的列艾诺拉和托斯卡。她是一位当代最有声誉、最感人的女高音之一。
 
伯奇特·尼尔森(Birgit Nilsson)
 
       1918年5月17日出生于北欧的瑞典王国卡鲁普。她是继弗拉格斯塔德之后,被公认是当代最杰出的瓦格纳歌剧演唱家,她在斯德哥尔摩跟希斯洛普学唱,参加了皇家歌剧院。1946年第一次登台,演出的角色是《自有射手》中的阿伽德。接着又演出大量瓦格纳和威尔第的歌剧。到50年代中她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她在各地的首演时间和剧目是:1951年在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演《爱多曼尼奥》中的艾列特拉,1954年在拜罗伊特歌剧节演《洛恩格林》中爱尔莎,1954年至55年在慕尼黑巴伐里亚歌剧院主演《女武神》中的勃仑希尔德和《莎乐美》中的莎乐美,1956年,在好莱坞影城和旧金山歌剧院演勃仑希尔德。1957年,在伦敦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勃仑希尔德,1958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图兰多特》。1959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此外她还演过《爱列可特拉》、《麦克白思》、《游吟诗人》中的列奥诺拉、《奥伯龙》中莱莎。并且在《汤毫塞》中同时扮演伊丽莎白和维也纳女神两个角色。她音色动人,风格严谨,角色刻画真挚。
 
利昂婷·普赖斯(Leotyne Price)
 
       1927年2月10日出生于美国东部肯塔基州的劳勒尔。父母都是黑人。1949-1952年在纽约朱利安特夫人和汤姆逊《三幕剧中的四位圣人》的角色,并到巴黎演过此剧。她的第一次正式登台是1952年在《波基与贝丝》中扮演贝丝,后与扮演男主角的男中音威廉·沃菲尔德结婚。她随这个剧组到美国各地及欧洲巡回演出,直到1954年。其中于1953年曾到伦敦的斯多尔剧院作巡回公演。1955年在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首次公演了《托斯卡》。1957年,在旧金山歌剧院首次公演《白袍僧》。1958年,在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首次登台,同年又赴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次公演,1960年,在米兰卡拉歌剧院首次公演。她的首次公演剧目都是《阿伊达》。她是卡拉扬的门徒之一。1960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扮演《唐·爵凡尼》中的安娜小姐。1961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演《游吟诗人》中的列奥诺拉。歌剧《安东尼与克列奥帕特拉》第一次公演时,由她扮演女主角克列奥帕特拉。由于普赖斯感情真挚,音色甜润,以及在角色里反映出来的女性天生的温柔,使她在整个欧洲和美国被公认是20实际60年代最杰出的阿伊达。在她70岁诞辰时,RCA公司特地为他发行了由11张CD组成的“利昂婷·普赖斯珍藏版“专辑。
 
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Elisabeth Schwarzkopf)
 
       1915年12乐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的重要城市波兹南。在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学习音乐,老师是玛丽亚·爱沃根。同时研修理论、作曲、钢琴和中提琴,1938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国际联盟奖。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擅长演唱莫扎特和查理·施特劳斯的作品,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歌曲歌唱家。1938年第一次登台,在柏林歌剧院扮演《帕西发尔》中的第一花神,1942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扮演《纳克索斯岛上的阿莉亚德内》中的泽比涅塔。在维也纳歌剧院就职直至1948年,主要演唱花腔女高音角色,到1949年改为抒情女高音。在随剧院到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唐·爵凡尼》时,塔扮演的是爱尔威拉小姐。1948-1952年留在科汶特皇家歌剧院,除演莫扎特和施特劳斯的歌剧外,还用英语演唱《玛侬》?p《玫瑰骑士》?p《茶花女》?p《蝴蝶夫人》和《波希米亚人》,用德语演唱《名歌手》中的伊娃,用意语演唱《弄臣》中的姬尔达。1948年在卡拉扬指挥下到斯卡拉歌剧院和萨尔茨堡音乐节演过《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阿尔玛维伐伯爵夫人。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的历程》第一次公演就是她主演的。1955年到美国旧金山首演,1964年到大都会首演,剧目是《玫瑰骑士》。她演的玛莎琳受到普遍的赞扬,并于1960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时被摄成影片,由她的丈夫沃尔特·莱格制片。她丈夫为她灌制了不少唱片,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
 
蕾娜塔·斯科多(Renata Scotto)
 
       1934年2月24日生于地中海畔的意大利的大佛那,是60年代世界上最红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在米兰时曾师事梅基德斯·罗帕尔特。1953年得米兰新剧院比赛奖后,在米兰国家剧院第一次登台,扮演《茶花女》中的薇奥丽塔。1954年在斯卡拉歌剧院扮演卡塔拉尼的《华莱》中的华尔特尔,此后就经常在斯卡拉演出。1957年随斯卡拉歌剧院到英国伦敦,在斯多尔剧场扮演《波希米亚人》中的咪咪,在那里她还演了唐尼采蒂的《爱之甘醇》中的阿狄娜、《茶花女》中的薇奥丽塔、《唐·爵凡尼》中的多娜·爱尔薇拉。同年7月在爱丁堡音乐节,她代替玛丽亚·卡拉斯在《梦游女》一剧扮演阿密娜作最后的演出,非常成功,1960年去过美国芝加哥,1962年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演《波希米亚人》中的咪咪,以后还在那里扮演了《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弄臣》中的姬尔达,《梦游女》中的阿密娜以及迷娘薇奥丽她。1964年去过苏联,在莫斯科大剧院演出过。1965年到纽约,在大都会歌剧院扮演《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以后演过的歌剧的更重角色,如威尔第《西西里的晚帱》中的爱莲娜、《西蒙·包卡涅格拉》中的阿梅丽亚等。1973年去过日本,后来在美国休斯顿歌剧院。曾演出贝利尼的《诺尔玛》,也是歌剧中技巧最难的作品,斯科多演过的其他歌剧还有《论巴第人》、《拉美莫尔的露茜亚》、《奥塞罗》、《法尔斯塔夫》、《图兰多特》等,都是世界名剧。
 

 
      斯科多是卡拉斯以来最有才智、最有成就的一位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早有“第二卡拉斯”之誉。她既有宽广的音域,又有高度的技巧,还具备丰富的艺术修养。特别是她的高音完美光辉,为美声乐派花腔女高音中所稀有,但她唱戏剧性的作品,也不减色。因此她可以把需要抒情和花腔两种音色及技巧的薇奥丽塔唱得很出色,也可以把需要花腔的戏剧两种音色及技巧的诺尔玛唱的很好。并且在该剧演出之后,还向记者表示她对剧中女中音阿达尔基莎发生兴趣,可见其技艺之全面,真可谓全能歌唱家。
 
       从艺术修养方面来说,斯科多不仅对每个角色的形象塑造,刻画入薇,而且在尊重原作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例如《茶花女》第一幕薇奥丽塔的咏叹调《也许灵魂所渴望的就是他》的华彩部分,她就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情节的需要作即兴的发挥;而在《弄臣》中《爱是灵魂的太阳》的华彩部分,她根据整个布局的考虑,将原作加以简化,等到《亲爱的名字刻在我心上》的华彩部分时,再加以发挥,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由于意大利歌剧在国际剧坛上突出的地位和斯科多是美声乐派的歌唱家,所以她的曲目自然以意大利歌剧为主;但是她也演过德国、法国等歌剧作品。难能可贵的是她对剧目的发掘,如《爱德加》是普契尼的第二部作品,当初上演时比第一部失败得更惨,而斯科多把它重新演出,并灌了唱片。前面提过的《西蒙·包卡涅格拉》,由于题材和音乐的缺点,也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虽然后来威尔第自己曾经加以改写,但仍不大有人演出,还有贝利尼的《清教徒》和《诺尔玛》,前者因作品上的缺点,后者则因需要两种音色及经常使用最高音区和八度以上的大跳等技术上的困难,由卡拉斯恢复演出之后,仍很少有人演出;而斯科多重演这些剧目,这无疑是她的技巧和艺术修养有过人的地方才敢于这样做,这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斯科多灌的唱片有:凯鲁比尼的《美狄亚》,F·契莱亚的《阿德里安纳·勒库弗勒》,乔达诺的《安德鲁亚·舍尼埃》,梅耶贝尔的《先知》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埃德加》、《蝴蝶夫人》、安哲里卡姐 妹》、《外套》、《图兰多特》,威尔第的《弄臣》、《茶花女》以及《斯科多演唱名曲集》、《意大利歌曲集》等,其中以《茶花女》、《弄臣》等最为流行。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1926年11月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曾获悉尼歌剧咏叹调比赛奖。1952年首次赴伦敦,在科汶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出,扮演《魔笛》中的第一夫人,她演了不少抒情角色,如《自有射手》中的阿伽德、《卡门》中的米卡艾拉、《弄臣》中的姬达尔、《奥塞罗》中的黛丝德梦娜、《名歌手》中的伊娃,以及《仲夏的婚夜》中的珍妮佛。1964年在米兰丝卡拉歌剧院演出《拉美莫尔的露茜亚》时引起轰动,谢幕达30次之多,使她一夜之间变成一位大名鼎鼎的花腔女高音,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从那以后她唱遍了整个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她的扮演角色有亨德尔《阿尔契娜》中的阿尔契娜,《罗德琳达》中的罗德琳达,《朱利奥·凯撒在埃及》中的克列奥帕特拉,罗西尼《塞米拉米特》中的塞米拉米特,贝利尼的《梦游女》中的阿密娜,《清教徒》中的爱尔维拉,《比厄特莉丝》中的比厄特莉丝,《诺尔玛》中的瑙尔玛,唐尼采蒂《玛丽亚·丝塔达》中的玛利亚,《联队之花》中的玛丽,梅耶贝尔《新教徒》中的玛格丽达以及玛斯内《爱斯克拉蒙德》中的爱斯克拉蒙德。
 
       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传统,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及时是最缺乏个性、最乐器化的句子,也要赋予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