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歌唱是人类发声抒情的一种自然规律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11

 

       人类的歌唱是人体的发声器官按照其自然规律运动而产生的物理声学现象,是人类的大脑直接支配听觉器官、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有机协调、相互作用运动产生的。

    在歌唱规律中大脑、听觉器官、发声器官和呼吸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因作用不同而分工不同。下面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以便帮助大家认识和掌握歌唱规律自由的运用它。这个规律分四个环节。

  首先,是声带的振动产生了基频音。 

       正常人先吸气后呼气,但是吸气时发声的主要器官声带不闭合、不振动不能产生声音;呼气时声带闭合振动产生声音,这时的声音我们称之为基音。此时的基音第一、没有共鸣的大音量;第二、没有字词音;第三、没有美好的音色;第四、只有微弱音量的基频音即音高(根据声带自身振动的快慢音分高低);第五、声带神经属于喉上神经外支,主要为运动神经,没有疼痛的知觉,所以声带不用训练。

     其次,双共鸣腔共鸣产生大音量和美化音色。

  基频音要共鸣变成大音量和优美的音色,就要在相应形状的空间里使其空气谐振基音频。而这个空间就在声带上方的部分---口腔和咽腔。这两者是人体发声生理结构中真实存在的、可以改变其形状大小的腔体。因生理位置咽腔产生第一次共鸣,第一次使声音美化,但仍旧没有字词音。

  由于生理结构中咽部的缩小扩大其神经感知几乎没有,而且你也不能有意识直接调控咽腔的大小变化运动。就像在吃饭的时候,食物一旦到达咽部,你虽然感觉不到咽部是怎么运动才能使饭下到食管里,但是你能做到一样。

  由于发声器官在生理结构上是相互连接、有机运动的,这决定了舌体的运动会直接的带动咽部其他部分及喉内、外肌的运动。所以,在歌唱中舌体运动部位的不同及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形成咽腔的形状变化。而在歌唱中,人们往往认为直接在咽部或声带上用力,高音就能唱出来,音质就好,这是一种认识、感觉的误差。这样不但唱不出好的高音,反而使唱高音更困难,无奈之下人为的加大气流量去冲击声带,这样发出的高音听觉上声音里充满了力量。不论什么情感的高音,都拼命去唱扭曲了高音在作品中的情感;最可怕的是给听众一个错误的导向-----认为高音都要用力;唱高音不用力就不对!实际上,真正用力的部位是喉外肌和舌的力量。所以,在歌唱时应该放弃对咽部的感觉和用力。

  再次,口腔负责构成歌词、产生第二次共鸣和再次美化音色的作用。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语言都是基频音自然状态时,靠唇、齿、舌、腮、腭的不同闭合、摩擦、阻气动作产生的。在这些造字、词运动中,舌体的运动起了主导作用。由于每个动作的运动速度和歌词形状的延长性使基频音得到第二次共鸣和再次美化音色的效果。 

  第四、大脑思维产生情绪,形成了歌唱艺术。

  歌唱中的情感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影视中的情感不一样,因为后两者情感产生及消失的时间都要长些,应该称为感情。歌唱中的情感是短暂的,甚至是迅速的,把它称为情绪更恰当些。 

  在歌唱中很多人把用力量的大小来决定表现情感的多少。比如:表现情绪激动时就用力去唱。其实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差,情感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维。思维控制发声器官、面目表情器官及呼吸器官甚至肢体的有机的运动所表现出的音色;面目或肢体的动作----称为歌唱艺术。不同的作品表达的情感不一样,表现出的音色;面目或肢体的动作也不一样。最高级的歌唱艺术是把现实生活中,表达各种情感的音色、面目或肢体动作通过作品恰当的表现出来。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