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四十年代:以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朗毓秀等为代表。
当时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有两条途径:一为我国赴美、法、德、意、比利时等国的声乐留学生相继返回;二为十月革命后,一些俄籍歌唱家、声乐教师来到我国。前者构成当代著名的“四大名旦”——黄、喻、周、朗。后者是著名男低音、与夏里亚宾齐名的俄籍教授苏石林。
2. 五十年代:以保加利亚声乐专家为代表。
保加利亚声乐教授契尔金于1956年12月来华,进行了两次讲座,一次示范性教学。第一次讲座《关于发声上的一些问题和发声练习的重要性》,第二次讲座《歌唱的基本原则及如何训练初学者》。当时在保加利亚留学的歌唱家有施鸿鄂(男高)、张利娟(女高)等。
3. 六十年代:以意大利声东教授伊莉丝·科拉岱蒂为代表。 强调关闭的唱法,在换声区之前就要处于掩蔽位置了。在我国当时的声乐界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在男高音的训练上得到极有价值的启示。
4. 七十年代:以美籍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为代表。
70年代斯义桂来华讲学掀起了一股向美声唱法学习的热潮。1979年7月中旬,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讲学与授课,带给国人科学的教学观念,新鲜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声乐教材。斯义桂是上海人,1947赴美深造,不断演出,奠定了他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斯义桂将“质地放在首位,演唱时声音的美、表情的美、语言的美应综合为一和谐,统一的整体,响而不放纵,轻而不畏缩:高音不冲不滑,低音不压也不垮。他还强调练声时也要有感情,教师的示范应十分准确,否则不如不示范。斯义桂有很多很好的练声曲,有兴趣可以找来研究一下。
5. 八十年代:以意大利声乐大师吉诺·贝基为代表。
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在文化交流方面扩大了范围和途径。1982年美国一流的朱利亚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佛洛(Fello)教授来华,到上海音乐学院讲学,为13名学生授课。他主要用轻机能训练法:先假后混,用打嘟噜(用气弹舌)。气击双唇,打哈欠和叹气状态,歌词的朗诵。
1981至1983年贝基三度来华。贝基(Cino Bechi),他的讲学热情负责,清楚易懂,论点可信,明确了一些概念,纠正了一些混乱认识。
什么是意大利美声唱法? 有三个基本条件:
1.喉结保持在最下面,尽量打开喉咙,使声带完全自由地工作。
2.运用面罩共鸣。
3.运用横膈膜支持。
三个基本条件之间的关系:用打哈欠的感觉去打开喉咙,打开喉咙的目的是为了使声音进入面罩。喉结稳定是靠横膈膜支持好。实际上,打开喉咙、放下喉结、横膈膜支持是美声唱法的核心,贝基作了详细的讲解和实际教学,对我国声乐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
6. 九十年代:以荷兰女高音阿米玲(阿美玲,Ameling)为代表。
阿米玲是20世纪世界著名歌唱家,擅长演唱德国艺术歌曲,她于1989、1993年先后来华讲学授课,综合如下:
1.对艺术歌曲要了解伴奏,然后是歌词,最后才是唱声音。
2.伴奏者不要等歌唱者,钢琴和声乐像是“二重唱。踏板不要用得太多。
3.对许多作品给予了具体的提示。
推荐一本书:
杰罗姆·汉奈斯(Jerome Hines),著名美国男低音,1921年生在好莱坞。他发表的《大歌唱家谈歌唱艺术》一书,对40位歌唱家进行了采访记录。其中很多体验和认识足十分有借鉴和学习价值的。
小结:
声乐艺术的不同说法、不同体会,往往是演唱上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体现。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有时还会受个人艺术鉴赏力的水平和趣味所支配。对前人的著作、音响、音像资料、讲座等财富的研究要本着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进行,辨证的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