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向世界宣告:我来了!————幼儿和声音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24

 

 

 

 

    出生之后,我们同世界的关系有了极大的变化。你开始要求世界倾听你,而不管别人是否爱听。出生后你的第一次呼吸带动声带发生第一声啼哭,向世界宣告:我来了。
 
   从那时起,你便成了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上的一员,成了生活交响曲的一个参与者。你发出的声音同你周围的一切交织成了你的个人历史。你回想起的往事,往往都是同你的朋友的声音,家里的音乐、声响联系在一起的。
 
   从婴儿开始,你就在编织个人的有声历史。由于你还不能应用语言同他进行交流,音乐便成了你的主要交流工具之一。通过音乐和声音,你表达自己的需求,把自己同外界联系起来。你倾听着父母声音的旋律,发出自己的旋律,形成家庭和谐音。你开始能分辨父母的声音,因为你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嗓音在高度、音色和速度方面的差别,婴儿对声音的分辨有助于他对人的辨认。四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单凭声音将父母同陌生人区别开来。有的实验表明,三个星期大的婴儿便可辩别母亲的声音。
 
   当婴儿被周围的声音所吸引的时候,周围的人也在注意着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声音的力度和高度反应了他的情绪,监护人据此决定该为孩子做什么。
 
   婴儿发出的声音对他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他离开母体那养分充足和安全的环境,就需要以声音来反映自己的生理需求。彼得·契茨瓦尔德,这位致力于人类声音研究的音乐家和心理分析学家这样写道:
 
   “婴儿的哭叫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它的含义不像一块湿尿布那样简单,做父母的决不应忽视。实际上,大部分母亲都努力去领会哭声表达出来的婴儿的饥饿,寒冷,孤独和其他问题。”
 
   婴儿发出的声音,是吸引他人对自己注意的一种创造性行为。在此,他是利用了人类所固有的对声音做出的反映的本能。这种本能在幼儿时代便得到印证。
 
   进入成年阶段,人们仍是以种种方式对声音做出反应。早晨你被闹钟唤醒,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使你蹦起来,听到警车声音会马上把汽车靠向路边。人们对音乐的反应,也可以反映声音的挑动性和人对声音的应激性。比如,在你听音乐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用脚打拍子,跟着轻声地哼着调子,甚至做作业都觉得效率高。
 
   利用声音吸引注意力的本能可保持终生。当你发出声音,是为了同他人发生接触和交流。让别人知道你的需求,欲望和想法,这方面的能力是身心健康发展关键所在。如同奥茨瓦尔德所说:
 
   “没有人能够独立生存。声音是打破人的外壳,实现人与人接触的最重要媒介。从出生到死亡,人们叫喊、交谈、吵闹为的是让他人知道自己的所在和所为。”
 
   如果婴儿的声音受到周围人的注意并给予反应,那么孩子长大后也会注意他人的声音并给予反应。这就是所有人类交往活动的基础。听音乐和进行音乐活动也是人们这种本能的延伸。奥茨瓦尔德说:
 
  “希望别人倾听自己的声音——这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始于亲生儿同母亲之间的以声音进行交流的方式是情感的基础。在能够以语言进行交流之前,人便可以运用音调、节奏、旋律进行交流。”
 
   这种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声音交流,是幼儿时代最重要和最愉快的时刻。这种双向的声音交流是培养健康有益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并为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婴儿发出声音不仅仅是为了提醒别人照顾自己,也是为了要求别人的声音。所以妈妈在照顾孩子时都要对孩子说话、唱歌。这样反过来又会促进孩子进一步开口,这时孩子往往表达出对这种交流的愉快心情。
 
   声音交流有助于满足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成长的需要。声音的产生和接收都作用于身体。人在发声时,肺、声带、口腔、舌和气管都参与活动。接收声音时,耳朵受到刺激后便使眼睛要看一看声音来源,头部要变动位置,并产生去触摸一下的欲望。从心理上讲。别人对你的声音有所反应,是对你的存在的一种确认。对婴儿的声音做出反应,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受到照顾,有利于他的健康发育。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