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音乐?英国哲学家斯宾赛(HerbertSpencer, 1820—1871)曾说:「音乐的最初即是语言,是一种被美化了的语言。」尼采则说:「没有音乐,生命将会是一场错误。」一般而言,可归纳其定义为:「人透过有组织的声音,针对某些对象,传达某些特定的意义或具备某些特定的功能。」总而言之,音乐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它带给各种不同的感受,虽然音乐不是实质的事物,但它却真实的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一、音乐的本质与功能
音乐的本质,就是藉由听觉感官功能,感受到由外界声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色的不同,透过语言来表达心灵中所欲呈现的意念,而这种「语言」包含自然界、人声、器物规律的组合,或抽象的象征意味功能所构成的「曲调」。音乐可以说是心灵中一种最自然的情感表达,藉着创作充分展现人类艺术的才华与成就感,用以带动人类感情的艺术素养。(姚世泽,2000)可见音乐不但是艺术的语言,也是心灵的活动,它具有情绪的感染力,比其他艺术更能发挥主观情感的特性。
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艺术,在音律的结构中,传达一些人类需求的层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说明:
1. 音乐能满足人类心灵层次的需求,与物质需求有极大的不同,也无法取代。
2. 不同风格的音乐代表不同的背景文化,也满足不同品味人士的需求。
3. 音乐需要表达出来(如被演唱、演奏),借着旋律的传达与聆听者产生共鸣。
4. 音乐能带动人类的情绪,从欣赏音乐中使人有不同的心情领会,甚至能抒发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情感。
二、音乐治疗的缘起
从远古时代至今,音乐一直是人类的基本活动,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历史悠久。原始时代的音乐,是人类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人们利用音乐来传达信息、与神明沟通。在战场上,音乐则被用来鼓舞士气。古希腊罗马时期,还将音乐融入戏剧之中﹐发挥心理层面上的影响效果。根据希腊古代的伦理认为音乐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一种活力,它影响一个人的意志、人格及行为。这时期的人认为不同类别的音乐对人的行为和感情有可预期的不同影响,于是在当时就已开始有系统性的运用音乐在疾病的医疗及预防。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希腊文明早期就已提倡要选择性的运用音乐以培养出健康,及有道德观的公民。他们可称为现代音乐治疗之父。因此,运用「音乐」而达到治疗的功效,其实渊源已久。
到了中世纪﹐音乐和宗教仪式相结合﹐具有净化人心的功能。至于近代﹐音乐治疗成为正式学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音乐被注意到能够帮助复原及治疗「战壕休克」(注1C的病人。之后不久,为了提升音乐治疗的科学性,美国的国家音乐治疗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for Music Therapy)成立于1950年,这是第一个音乐治疗组织(NAMT),不久后,英国也于1958年成立了英国第一个音乐治疗组织,「英国音乐治疗协会」(British Societyfor Music Therapy, BSMT)。到了1971年「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 m e r i c a n A s s o c i a t i o n f o rMusic Therapy, AAMT)及1976年英国的「专业音乐治疗师协会」(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Music Therapiest, APMT)成立后,这四大协会便在世界音乐治疗发展位居领导的地位。台湾亦于1996年成立「中华民国应用音乐推广协会」,积极的推动音乐治疗相关事宜。而来自医院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加速了专业课程的设立与研讨,各大学院校或专业机构纷纷开设相关科目及培训计划,至此「音乐治疗」的专业领域真正成形。
三、音乐治疗的内涵与目的
音乐治疗是以特定的方法减缓病痛、改善健康、矫正精神障碍等的一门科学,其原理涉及行为科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等。虽然单凭音乐不能治愈特定的疾病,但若是并用音乐疗法和现代的医学疗法,确实有相辅相成的效果。一般而论,音乐治疗分为「音乐」和「治疗」两大领域。「音乐」的相关的课程包括音乐史、乐理、音乐心理学、乐器演奏等专业训练。目的在训练治疗师丰富的音乐内涵,并提供治疗对象所需要的音乐经验,以便与被治疗者建立互信的基础关系。而「治疗」的相关课程则包括心理学、职能治疗、语言治疗、特殊教育等方面,希望音乐治疗师能深入了解治疗对象的心理需求与困扰。这两个领域的结合,期提供最适切的服务以达到治疗对象的需求。音乐治疗师布莱尔博士曾说过:「音乐治疗是一段有系统介入的过程,音乐治疗师藉着各种音乐经验帮助治疗对象迈向健康,而激发改变的动力来自于治疗师和对象间彼此互动的关系。」可见得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治疗师和治疗对象间是否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治疗师除了充实专业知识之外,其心思的细腻及敏锐度以及包容的态度,都是治疗上能否得到治疗对象信任与互动的重要条件。人与音乐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说,音乐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活动,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要求,从中获得良好的行为方式,即是音乐治疗的目的。
四、音乐治疗的功能
「音乐治疗」是将音乐及其原理与影响,有系统的应用于人类的治疗过程中,以协助治疗时引起的不适、痛苦及功能缺失时,将身体和心灵做以适当的整合。并借由音乐的刺激,由视丘脑传递至大脑皮质,因为视丘脑主要为情感及情绪的整合,这些感受,会在大脑皮质中被解读,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能达到安抚或刺激情绪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感动」,它可以让人欢喜、流泪,抑或愤怒、恐惧。Beck(1991)亦提出体内内生性的鸦片(Endogenous opiates),可借由音乐的刺激而释放出来,以降低肌肉张力,阻碍神经传导路径,而减少疼痛讯息之传递,并降低病患的焦虑症、无助感和无力感。音乐对人的影响有生理及心理二个层面。在生理层面部份,音乐能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心跳﹑呼吸速率﹑神经传导﹑血压和内分泌。因此科学家们发现轻柔的音乐会使人体脑中的血液循环减慢;而活泼的音乐则会增加人体的血液流速。另外,高音或节奏快的音乐会使人体肌肉紧张,而低音或慢板音乐则会让人感觉放松。在心理层次部份,音乐会引起主管人类情绪和感觉的大脑之自主反应,而使得情绪发生改变。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平静或快乐的音乐可以减轻人的焦虑。
五、音乐治疗的范围
由于音乐疗法之应用广泛,自发展至今在不同的临床领域都有许多具体的成效,目前服务的范围大致分为教育、复健医学及心理三方面:
(一)教育方面
音乐在儿童早期身心发展中,是一项结合听觉、语言、情感、肢体、认知、人际关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因为音乐活动内容包括聆听音乐、肢体律动、歌唱、敲打乐器、合奏(唱),除了借由听觉启发孩子运用肢体,对自己以及外界环境探索,可提高其听觉敏感度、听辨力、听记力、听序力,并提供儿童多方面的刺激:玩的快乐经验、促进社交行为、自我表达、沟通和身体上的发展、帮助说话及语言的技巧等,不但深具美感教育,更可培养欣赏力,透过艺术的浸盈,进而发展优质之心性。
1.聆听
聆听音乐是一种非活动性疗法(p a s s i v emusic therapy),治疗师播放适合孩子心理状况的音乐给他听,以期稳定他的情绪,或是以听音乐来训练孩子的听觉及注意力。
2.唱游
唱游活动包括「唱」与「动」。一般童谣之歌词简单,有趣,好玩,唱有趣好玩的歌曲能帮助他们的发声和语言的发展;简单的唱游动作可诱发孩童模仿动作的技能,训练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和发展自我表现的技能。
3.乐器奏打
乐器奏打训练孩童对不同乐器的形状之识辨,和对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音色之辨别,在
敲打乐器时,一方面可训练手眼协调,另一方面则同时进行手臂运动肌肉的锻炼。
4.团体音乐活动
团体音乐活动能制造出好玩,快乐的气氛,让孩子们有机会快乐地互动。他们在活动中往往忘掉自己的障碍(身体或心理)全心全力的投入,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许多孩童从参与中得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这种对人的亲密信赖感觉将有助于他们将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5.特殊教育的音乐活动
音乐治疗更广泛的运用在特殊教育方面,因为智能不足、发展障碍的孩童通常对音乐的反应很好,音乐治疗师会使用音乐治疗及心理学的技巧来达到帮助孩童的发展及学习的目标。例如:很多自闭症的人都有自我刺激的行为,常见的有重覆的言语及手部和身体的摆动。音乐活动可以提供相类似的感官刺激,使这一些自我剌激行为可以在较正常的情况下出现。譬如说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摆手动作便可以用摇沙锤的动作取代,重覆的言语亦可以用歌咏来代替,当他们从音乐的途径满足了感官的需要时,在其他的时间便可减少自我刺激的行为,若再配合行为训练,便可有效地控制自我剌激的行为。针对各方面发展或学习有障碍的儿童,如智能障碍、多重障碍、学习障碍、发展迟缓,或过动症、唐氏症等,都可以将音乐治疗法适当的运用在课程中。治疗师通常会以综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因为一个有困扰的孩子除了他的主障碍之外,一般都会附带有次要的障碍,如多数情绪障碍儿可能有智障或发展迟缓等现象,许多智障儿也可能附带有自闭倾向或人际互动的困扰。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一个音乐治疗师不能做单一项目的音乐治疗,他必须同时施行情绪处理或是认知训练的音乐治疗。
(二)医学方面
音乐治疗的主要特色是它利用与人有密切关连的两大音乐要素「节奏」与「声音」为主要治疗因素。节奏的快慢影响人的心跳、脉膞、呼吸的速度,进而影响人的生理或心理状况。就目前所知,至少已被应用在下列状况:
1.精神疾病/戒毒方面
音乐治疗利用各种不同的活动,如:音乐演奏/演唱、娱乐性音乐活动、肢体律动、歌曲主题讨论、乐器即兴、词曲创作;有时结合音乐与放松技巧活动或其他表达性艺术媒介(例如美术、舞蹈和戏剧等);利用音乐引导想像(Guided Imagery and Music)使病人能促进真实感、沟通、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等技能,在此同时,能减轻对吸毒的欲望或转移其注意力。
2.安宁病房方面
濒临死亡的人大部分需要情绪上的支持及宣泄,音乐治疗师可经由心理音乐治疗来帮助病人做沟通、生命的回顾及重整。音乐的活动可帮助病人减少疼痛,以提升生活品质。大多数的病人从一开始被诊断罹患绝症之际,无可避免的都必须经历一连串的情绪反应。每个病人的情绪反应依个人的出身背景、教育程度、与社经阶层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无疑的都是非常强烈与难以忍受、或甚与他人难以沟通的。这个时候的音乐治疗能够发挥以下功能:
(1) 陪伴病人,以一种有尊严与满足的方式渡过生命的最后历程。
(2) 减少因疾病或医疗过程带来的并发症与不适。
(3)建立新的或重启旧有的沟通管道。也就是说,音乐治疗虽然不能改变疾病的历程,但却是一种很具效用的辅助治疗方法。此外,有 效的音乐治疗也可以帮助照护的家属舒解过度的身心压力,以能用较为平静与理性的方式来协助病人与自己的适应。并调适因生离死别(bereavement)所引发的伤恸(grief)反应。
3.生理残障方面
对于有肢体障碍的病人,音乐治疗师可以用音乐的活动来增加动机及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例如:乐器的敲打可强化手脚肌肉及关节的运用及协调;另外唱歌及乐器的吹奏也可提升呼吸系统的功能。
4.其他状况
如减轻因医疗程序引发的焦虑;减少孕妇怀孕的焦虑进而帮助生产的过程;减轻小儿科病人的紧张害怕;减少接受手术病人的焦虑与不安;当做牙科病人的「听觉止痛剂」?等,应用的范围其实非常广泛,可见音乐治疗在现代医疗中已经有着不可忽视的需求及专业地位。
(三)心理方面
现代人生活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不知如何去调解而造成疾病的发生,音乐治疗师可以运用主动(音乐的创作)或被动(音乐聆听)的方式帮助情绪的宣泄及放松来减少生病的机率。其他如因为课业、家庭、环境的压力而造成行为偏差的青少年,可经由参与音乐活动来学习沟通、自我表达、团体协调等行为技巧,进而提高自信心,增进适当的行为。对老年人来说,音乐治疗的目标则是使老年人恢复、维持及改善他们的功能,音乐的活动可减缓老化程度、刺激记忆、增进自我的价值感、及提升生活品质。
音乐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没有人可以与音乐毫无接触。因此除了培养兴趣、安排休闲娱乐之余,若能将音乐作更多、更积极的运用,不但能陶冶性情、丰富生命,更能协助许多人寻找感动的经验,重新获得坚持生命的力量,促进身心的和谐。这也是音乐治疗对于人类生活最大的效能与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