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谈到极限主义音乐,我想「生生不息」应该是我对此类音乐最深刻的印象了吧!
同样的一段旋律,极限主义的音乐家们总能从无限循环、不断反覆中让这些旋律在动静间呈现出一种时间滞留、遁入空灵的永恒之美,更让听者有着收敛情绪、沉淀心情的效果。因此在70年代,极限主义音乐席卷欧美,成为了百家争鸣的各种当代音乐中最为乐迷所青睐并接受的一种音乐。
而若要说到当代最知名的极限主义音乐家,那绝非菲利浦.葛拉斯莫属了。自小即接受西方正统音乐教育的他,作曲师承显赫。自茱莉亚音乐院毕业后,即远赴巴黎音乐院继续深造,并且拜当时全欧最著名的作曲家娜迪亚.布兰洁(N.Boulanger)为师。而这位布兰洁女士也正是发掘阿根廷探戈大师皮亚佐拉的伯乐。只是这次布兰洁并未给葛拉斯太多的启迪,反倒是当时也正在欧洲访问的印度音乐大师拉维香卡,成了菲利浦.葛拉斯音乐之路上最重要的导师。
菲利浦.葛拉斯在拉维香卡的介绍下,对印度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亲自深入研究了印度音乐中变化多端的各种拉嘎调式(Raga)与塔拉节奏(Tala),并且将印度音乐里「有限即兴」的概念加以融入建构成专属菲利浦.葛拉斯所独有的极限主义音乐风格。也因此,80年代之后,菲利浦.葛拉斯成了欧美最受欢迎的当代音乐作曲家。在他的音乐里,几乎不曾出现吵杂不和谐的噪音,取而代之的是最简单、最自然的短小动机。而在这些持续不断的短小动机中,葛拉斯一点一滴的渗入了极富禅意的旋律,让音乐升华成现代人在嘈杂现实中所追求的最后一丝心灵上的平静。
因此,菲利浦.葛拉斯在短短几年间成了欧美最受欢迎的作曲家。除了富有实验性质的学院派创作外,好莱坞许多导演也纷纷力邀葛拉斯为电影制作配乐。而著名的电影「楚门的世界」与「时时刻刻」就是菲利浦.葛拉斯的电影配乐代表作。
(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