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1813~1901)出身平凡,成就却相当不凡。他生在动荡的时代,小时候受同村富豪赏识,资助他到米兰学习。他的人生除了第一段婚姻妻儿相继去世,以及同时期一部喜歌剧失败的打击,几乎一路平步青云。他的歌剧一出出获得好评,《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是大众最喜爱的作品,〈善变的女人〉、〈饮酒歌〉等都能让声乐家充分展现实力。
威尔第有满腔民族热血,相当爱国,他是意大利革命运动的支持者,极受群众拥戴,甚至还当选过议员。他虽晚年作品较少,但仍创作不辍,70岁高龄创作的《法斯塔夫》是他此生唯二的喜歌剧,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此剧成功地一雪前耻,为他的音乐生涯划下完美的句点。
除了歌剧作品,威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就非《安魂曲》(Requiem)莫属了,尤以〈末日经〉(Diés irae)部份最为大众所熟知。
安魂曲的曲式来自于天主教的安魂弥撒,也就是特为追悼亡者所用的弥撒,标准格式共有十二段,依序是:安魂曲(Requiem)、垂怜曲(Kýrie)、阶台经(Gradual)、直唱曲(Tract)、末日经(Diés irae)、奉献曲(Offertory)、欢呼歌(Sánctus)、慈悲耶稣(Pie Jesu Domine)、羔羊经(Agnus Dei)、领主曲(Communion)、安所经(Exseguiae)、告别曲(Valedictio)。通常作曲家会从这十二段中,选取某几段自己需要的经文,谱成带有高度音乐性而非完全宗教性的作品。
威尔第的《安魂曲》是为诗人好友曼佐尼(A.Manzoni,1785~1873)所作。作曲家的这位挚友于1873年5月22日去世,威尔第伤心到无法参加葬礼,而且在同年6月离开意大利到法国去,在巴黎一个安静的地方,写了这部悼念挚友的安魂曲,其中蕴蓄着无比强烈的感情。后于曼佐尼逝世一周年的纪念会上,在米兰圣马可教堂举行首演,其后马上连演了三场,随后又在巴黎连演了七场,再至维也纳、伦敦等地演出,广受好评。
时至今日,此曲已与莫扎特《安魂曲》与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并列,堪称古典音乐史上传唱最广、最出名的安魂曲。
(陈安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