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属于俄罗斯的季节。西伯利亚霜冻苦寒,贝加尔湖冰封千里;三套车奔驰在伏尔加河上,喀秋莎的歌声暂时停歇;希什金拿起画笔,描绘大雪覆盖的松林。
这也是诗人和音乐家的季节。1893 年 2 月,残冬未尽的时分,柴可夫斯基开始写作他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这个老头儿声名卓著,但其实一生都在受苦:苦于对灾难重重的祖国的忧思,苦于自己多愁善感的天性。
据说柴可夫斯基是同性恋者。柴氏的第六交响曲,本来他自己命名为《节目交响乐》。至于这个“节目”指的是什么,却是一个谜。还是后来他的兄弟将之改名为《悲怆》,反倒有点缅怀同性恋悲剧命运的意思。
柴可夫斯基用苦难的素材,给你表演人生的欢愉,他用亲切的人间烟火气息,引领你走进音乐的圣殿。他从不用用音符,占据你的耳朵,而是以他真诚的内心,深深地感动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