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学琴没有不专业,只有不认真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2

 


  前两天有朋友分享给我一篇文章《业余学琴何必太专业》。文章中说道,作者教一些国外孩子弹琴的时候,那些孩子们满足于把曲子练熟就行,当老师提出把曲子雕琢一下的要求时,孩子却回答说,“who cares?(谁在乎呢?)”由此,作者得出结论,业余学琴应该以快乐为主,不必要求太高,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对作者仅用这样一个例子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感到很错愕。“who cares”难道不是一种不良的学习态度吗?无论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是老师的责任之一。作者的这个例子,除了反映出老师在这方面的无能以外,又能说明什么呢?
  在我看来,学琴的路只有一条,专业不专业,只是看你在这条路上走得够不够远而已。不存在业余的要求低一点、专业的要求高一点这种事情。要学,就认认真真学,把该学到的东西都学到。
  学习的过程一定是乐中有苦、苦中有乐的。就像学自行车,一开始必定要摔个几次。坚持下去,一旦掌握了平衡,也就是获得自由的时候。学琴的过程和学自行车差不多。每接触一首新的乐曲,都有这么一个从摔倒到熟练的过程。当你学的曲子多了,对这个学习的过程熟悉了,掌握新曲子的速度也会变快。
  只想要乐、不想要苦的人,是不懂学习的真谛的。
  反过来,只有苦、没有乐,也不是健康的学习。如果一个人把大部分练琴的时间都用于一些枯燥的手指练习,一直感受不到演奏音乐的乐趣,这种学习也是难以持续的。
  雕琢乐曲,是学习演奏所必需的。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相当数量的艺术精品。对这一类曲子而言,如果只是把音符练熟,就好比去名胜古迹游览,只拍一张照片就走一样,完全不得要领。只有在雕琢、打磨一个一个演奏细节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最终,一首富有灵性的乐曲从我们自己手下奏出,这时,我们与伟大作曲家才达成了思想情感的共鸣。这是学习钢琴演奏最宝贵的体验。没有这种共鸣的体验,学钢琴可谓买椟还珠,根本白学。
  业余、专业学琴二者对立的态度,可能和音乐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度有关。在音乐院校体系,培养演奏专业人才,有点类似于举国体制下培养专业运动员。这些人的目标是去国际上拿奖(就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一样),所以从小就要进行高强度的技术训练,以便尽早去攀登那些音乐文献中高精尖的乐曲。这样的培养方式,的确是出了一些获奖的人才,但是伤仲永的事例也有不少,总而言之,一将功成万骨枯,成材率很低。与其说这是专业的音乐学习,不如说是异化的音乐学习。它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个健全的人,而只是一个弹琴的机器。这种体制能否真正培养音乐人才,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质疑和反思。
  如果专业地学习是指把这一套原封不动地照搬给一般的学生,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不这样教,也不意味着老师就可以对学生没要求,随便弹成什么样。作为老师,因材施教、灵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怎样让每一位学生在学琴过程中得到琴艺和人格成长,是值得每个老师终身钻研的课题。(文:虎皮纱)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