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中国民族乐器介绍--排箫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11

 

       排箫,汉族乐器,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震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震动频率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乐音。

      排箫是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管子都是按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并且把它们并排联接在一起,管子的底部都用塞子堵住,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吹管,吹奏时,气流进入管中,可以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排箫的音色纯美,轻柔细腻、空灵飘逸。排箫这种乐器既可以独奏又可以合奏。排箫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它的名字也不相同。在中国古代,排箫有许多美名:雅箫、颂箫、舜箫、秦箫、凤箫、凤翼、云箫。排箫还有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别名:参差、比竹、短箫、底箫、籥、籁等。

      在世界各国排箫都有各自独特的名字:西瑞克斯(希腊) 、菲斯图拉(古罗马)、弗莱斯特尔(中世纪法国);伊夫尼塔(罗马尼亚)、安塔拉(秘鲁)、龙达多尔(厄瓜多尔)、西库(玻利维亚)此外 呐伊、穆斯卡、郝伊拉、 普乎拉也都是排箫的名字。

      中国有这样传说:华夏先祖黄帝曾命乐官伶伦制作乐器,他用竹做了“参差”,这种乐器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参差”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排箫。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