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魔法之歌:古典音乐中的幻想乐章——《灰姑娘》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4-07-14

 

 

 

 

 

根据《灰姑娘》所创作的音乐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的歌剧《灰姑娘》(La Cenerentola),与俄国作曲家普罗高菲夫的《灰姑娘》(Zolushka,Op.87)。罗西尼把《灰姑娘》写实化了,去除其中虚幻成分,以当时流行的喜歌剧方式来处理此一童话,但是缺乏了魔法的趣味,此处就不再赘述。
 
普罗高菲夫一生共创作8出芭蕾舞剧配乐,前面5 部创作于蛰居西欧时期,规模都不大,1932年回归苏联定居后所创作的《罗密欧与茱丽叶》(Romeo iDzhuletta,Op.64)、《灰姑娘》、《石花的故事》(Skaz o kammenom tsvetke,Op.118)则皆为长篇,风格则更趋于浪漫,同样充斥许多优美旋律,可以说继承了前辈柴可夫斯基的俄罗斯舞剧配乐传统。
 
在完成《罗密欧与茱丽叶》后,普罗高菲夫于1941年着手谱写《灰姑娘》,他采用佩罗的原著版本,由佛尔可夫(Nicolai Volkov)改编为剧本,然而正当开始写作,就传出希特勒进军苏俄的消息,于是作曲者又将《灰姑娘》搁置一旁,写起有关战争的音乐,在断断续续地工作一段时间,1944年完成全曲,1945年在莫斯科波修瓦剧院(Bolshoi Theatre)首演。
 
全剧由序曲与49首小曲子组成,分为三幕,短小的序曲之后,第一幕共18曲,在灰姑娘辛德蕾拉家里展开,继母与两个女儿德奥特与阿洛娃莎为了一件披肩争执不下,辛德蕾拉则在一旁忙着家事。第4曲是化装成老乞丐的仙女来到辛德蕾拉家要求施舍,继母要把她赶走时,辛德蕾拉把自己分得的一点面包送给仙女,仙女感激的离去。第5~9曲则是继母与两个女儿忙着准备去皇室的舞会,请老师来教舞,他们不让辛德蕾拉不能去,辛德蕾拉只得在他们离去后,自己拿着扫帚当舞伴,幻想自己去参加舞会了。第10~16曲是之前化妆成老乞丐的仙女带着春夏秋冬四位妖精出现,以魔法帮辛德蕾拉装扮,好让她可以如愿去参加舞会。在第17~18曲中,仙女挥舞魔杖出现一个时钟,警告辛德蕾拉一定要在12 点魔法消失前回来,否则将恢复破烂装扮,辛德蕾拉欣然赶往宫廷舞会。
 
第二幕共19曲,场景是宫廷舞会现场,第19~27曲都是让不同人展现舞技的音乐,辛德蕾拉则于第28曲抵达舞会,全场无不惊艳,舞会主人的王子更是爱上了辛德蕾拉,在王子与辛德蕾拉独舞后,优美的第35曲则是他们俩人互诉情意的双人舞。第36曲仍是快乐的圆
舞曲,然而第37曲出现戏剧性的反差,时钟出现指向12点,辛德蕾拉慌张的奔向阶梯,不慎掉落一只鞋子,被王子拾获。
 
第三幕共12曲,第38~43曲是王子四处寻找辛德蕾拉的段落,第44曲则回到辛德蕾拉家中,继母所生的两姐妹兀自争论不休。第46曲时,王子寻访到了这个房子,拿出拾获的鞋子给德奥特与阿洛娃莎试穿皆不合,第47曲轮到灰姑娘试穿,当然顺利吻合,仙女随之出现凑合两人,于是两人在最后的48~49曲中幸福共舞。
 
《灰姑娘》本质上是比较抒情的作品,与普罗高菲夫戏谑性的语法并不相同,因为普罗高菲夫这个故事颇富诗意,他将此曲题献给柴可夫斯基,颇有承袭柴可夫斯基芭蕾音乐的意味。尽管如此,普罗高菲夫毕竟是近代人,他写起魔法的场面刺激多了,例如第37曲在舞会现场,12点钟魔法将消逝的瞬间,普罗高菲夫将那种惊恐情绪表现的入木三分。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