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衰老前的乐坛大师,多半都不服输,他们坚持在音乐岗位奋战到最后一刻。继续站上演奏舞台,奉献音乐生命,或许他们的功力可能在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大不如前,但风范依旧。
Otto Klemperer
辞世1973.7.6
天鹅之歌
贝多芬《斯蒂芬王》序曲、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第三号交响曲
演出地点
伦敦皇家节庆厅
演出时间
1971.9.26
乐团
新爱乐管弦乐团
指挥巨匠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1885-1973)传说中的最后音乐会,以及他拍摄于1973 年最后的影像,在他逝世 25 年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这场录于 1971 年 9 月 26 日的音乐会,高龄 86 岁的老大师在英国伦敦的皇家节庆厅(Royal Festival Hall)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New Philharmonia Orchestra),留下在指挥台上的最后身影,当时的克伦佩勒绝对没想到这是他指挥生涯的告别之作,因为老大师的手中还握着许多演出及录音计划,许多音乐会日程也预先排定,除了盘算着进行莫扎特歌剧《女人皆如是》的第二次录音,还计划演出马勒第八号交响曲(事实上,他在 1967 年就动过录音的念头,但因资金问题胎死腹中),甚至告诉 EMI,他想试试威尔第的《安魂曲》。此外,当时乐坛还盛传,克伦佩勒与 DG 签下密约,准备琵琶别抱。
遗憾的是,人生的脚本没有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隔年 1 月,克伦佩勒因膀胱炎取消在伦敦演出布鲁克纳第七号交响曲,接下来健康状态日渐恶化,最后不得不宣布退隐。
1971 年 9 月26 日的最后音乐会,曲目包括上半场的贝多芬《斯蒂芬王》序曲、第四号钢琴协奏曲,以及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第三号交响曲。开场的《斯蒂芬王》序曲演奏有些沉重、僵硬,但可视为克伦佩勒为压轴曲目的热身。接下来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克伦佩勒依旧因循他的老少配模式,选择当时才 20 来岁的以色列钢琴家Daniel Adni Otto Klemperer(1951-)伴奏,Adni 曾向法国钢琴家 Vlado Perlemuter(1904-2002)及安达拜师,这场演出是他在舞台的初试啼声。Adni的触键在纤细的乐段有钢琴家卡仲(Clifford Curzon,1907-1982)的味道,游走于管弦乐间的穿透力,则有些神似鲁道夫赛尔金(Rudolf Serkin,1903-1991),克伦佩勒则提供从容不迫的对话。下半场则是平静内省的勃拉姆斯第三号交响曲,一开场克伦佩勒就展现他惯有巨人般的幅度,以及重量感的音响,刻意延长的终乐章尾声,尽管夸张但扣人心弦,音乐中散发一股与世孤立的情调,简直就像是克伦佩勒的告别音符。
已故的克伦佩勒女儿 Lotte Klemperer(1923-2003)留下遗愿,将父亲的录音遗产,只授权给父亲的老东家 EMI 及英国的 Testament 唱片公司发行,可见 Testament 的制作水平已获克伦佩勒家族的信任。Testament 推出这张克伦佩勒的音乐会绝响,确实让乐迷欣喜若狂。原本 Testament 一度想以立体声发行这场克伦佩勒的最后音乐会,但可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而放弃。虽然有整体的音质不佳的遗憾,尤其音乐会身处在收音向来被诟病的皇家节庆厅,但负责母带修复的转录工程师 Paul Baily 已经化腐朽为神奇,将原本拙劣的音质,翻修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最后一次登台指挥后, 克伦佩勒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1973 年 5 月,留下一张靠窗远望户外的寂寥身影,7 月 6 日,一个雷鸣的夜晚在苏黎世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