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好文分享

十二音作曲写作技法——无调性概述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2

 

 

 

奥地利作曲家、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作为20世纪新音乐浪潮中的 “第一伟人”,其贡献不仅是打破了千百年的调性统治,并且在“打破”后重新建立了无调性音乐的新秩序——“十二音体系”开创了音乐的一片新天地。

 

无调性音乐是指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无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缺乏调性感觉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类型。它由19世纪后期音乐中变音体系的极度发展、调性的频繁变化、和弦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功能联系的消失等因素逐步形成。它的特点为无中心音或中心和弦、无调号、无调式特性,半音阶的各音均可自由应用,尽可能不采用传统的和弦结构,避免能产生调性作用的和声进行。与此有关的旋律、和声、曲式、节奏与音乐构成方法均与传统有极大的差异。

 

 

勋伯格的创作根据调性可分为三个时期:1908年以前为调性时期。主要受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气息,并把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半音化创作技法发展到了极限。

 

1908-1920年前后为无调性时期,他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无调性的音乐风格,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他的作品中,不同音高的各音之间的结合,不再像传统音乐那样以某个音为中心,不协和和弦也不再像传统的音乐那样需要“解决”到协和和弦。勋伯格采用无调性音乐风格是同他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特征相联系的。他从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先后创作了一批无调性作品,成为第一位放弃调性的作曲家。

 

1920年以后为十二音技法时期。作曲家用半音阶中的12个音,自由组成一个音列。音列可以原形使用,也可以逆行、倒置、倒置逆行。这4种音列形式可移置于半音阶的任何高度,从而形成48种样式。音列中的各音(全部或部分)既可相继出现形成曲调,也可同时出现形成和弦,以此构成全曲的一种组织音乐材料的新方法。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