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资料库 >> 音乐百科

蒙特威尔第合唱团(Monteverdi Choir)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14

 

 

 

 

       蒙特威尔第合唱团(Monteverdi Choir),1964年由约翰·埃利奥特·加迪纳爵士创建。该团被认为是英国最富盛名的合唱团,并屡获大奖。
 
       1997年留声机大奖“最佳合唱作品”:加迪纳爵士指挥,海顿《创世纪》。1996年留声机大奖“最佳合唱团”:加迪纳爵士指挥,帕西·格兰杰《歌曲与舞曲歌谣:伦敦德里小调》。1994年格莱美奖“最佳合唱演绎”:埃克特·柏辽兹《庄严弥撒》。1992年年度“最佳合唱团”及1991年留声机大奖“国际古典音乐奖”、“最佳合唱团”、“年度最佳录音”:加迪纳爵士指挥,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D大调庄严弥撒》
 
       1964年,约翰·埃利奥特·加迪纳爵士还是大学生的时候,为向受英国合唱传统熏陶的听众们介绍意大利音乐的色彩与激情,而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演出蒙特威尔第的《圣母晚祷1610》,并创立了该团。从1966年的伦敦威格摩尔演奏厅开始,合唱团成长为一个极富艺术品味的,以发掘和演奏巴洛克时期起的完整作品集的团体。合唱团随后以其专业而热情的演唱,富有节奏感和生命力的表演和对作品的诠释能力而闻名。
 
       作为复兴欧洲早期音乐的先驱,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向公众展示了大量优秀但被遗忘的作品,包括作曲家加布里埃利、杰苏阿尔多、卡里西米、舒茨、布克斯特胡德、康普拉、勒克莱尔等。同样,对于亨德尔、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柏辽兹、威尔第等的传世之作,合唱团也有不凡的演绎。
 
       合唱团曾到过很多地方巡回演出,特别是在作品的创作地进行作品的巡演,包括在克雷莫纳、曼图亚和威尼斯演绎蒙特威尔第,在亨德尔诞辰300周年之际在哈雷,在第戎和凡尔赛演绎拉莫,在安斯巴赫演绎巴赫,在巴黎第九大学演绎柏辽兹,以及在奥地利圣·弗洛里安演绎布鲁克纳等。该团曾任哥廷根亨德尔国际音乐节客座合唱团长达十年,并在1988年和1991年获邀斯图加特巴赫学院。
 
       合唱团和DG Archiv、EMI、Decca、Philips、Erato等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了超过100张唱片,包括巴赫的主要声乐作品、亨德尔的几部神剧和颂诗、珀塞尔的大部分半歌剧、海顿的《四季》、莫扎特的《安魂曲》和《c小调弥撒》、贝多芬的《D大调庄严弥撒》和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等。
 
    约翰·艾略特·加德纳(John Eliot Gardiner,1943年4月20日英国多赛特) 是一位英国指挥家和合唱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德纳是当代古乐演奏的灵魂人物,而且非常多产。 他生于1943年4月20日英国多赛特,他首先到剑桥的国王学院学习历史和阿拉伯学,并得到硕士学位。他获得了奖学金,到巴黎在伟大的女指挥家娜蒂娅·宝兰歌下学习两年。1964年他与志同道合的音乐家和演奏家组成了蒙台威尔第合唱团,他们以演奏古乐为主,直到巴赫和亨德尔都有涉猎,两年后,他们在伦敦Wigmore大厅第一次登台演出。他还在1967年埃里大教堂蒙台威尔第四百寿辰上演奏了由加德纳自己改变修订的马丽亚晚祷,演出大获成功,这使得加德纳更有勇气向这个方向迈步。
 
       一支合唱团的演化与提升,从本质上来说与一支交响乐团的进步并无二致:它们都是经由一些特定的规则,让许多合作中的艺术家产生默契,并使他们的价值观,甚至一些独有的个性互相吻合起来,在日久磨合之后达到较高的境界。

 
      在英国,我们可以清楚地说出,是什么造就了国王、圣约翰学院、基督教堂合唱团或者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合唱团等等出类拔萃的声音。仔细地归纳下,或许不外乎严谨的传统训练,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固定曲目库,以及几个世纪以来去适应那些特定建筑(演唱场所)声学构造所得出的、音乐上的独到解决方案。还有,那些优秀的男孩子们、成年歌者、合唱指导、管风琴师一批批地到来,然后一批批地离去。而这些合唱团依然百年如一日地,安静地驻守在一个地方,将艺术精神的火炬之光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可是,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的“进化”之路却与那些古老的合唱团(年龄起码超过四十岁吧)有着不小的差异。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竟然是一支从来也没有固定演唱场所的合唱团,也没有其他合唱团那样例行的礼拜曲目。然而,恰恰是这一点,让蒙特威尔第合唱团拥有了无可穷竭的潜力与可塑性,它每每会对自己手中的曲目进行一番“复活性质”的诠释。它主要的人才来源是那些大学与音乐院校,从这一点上看,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倒完全扎根于了英国伟大合唱艺术传统的“腹地”。

 
      蒙特威尔第合唱团与其他合唱团的最大不同在于,每一个团员必须尽力满足那位不屈不挠、永不满足的建团者与首席指挥——约翰.埃利奥特.加德纳先生的要求, 这被称之为“信仰被提升的一大步”。维持好这样一支反应敏锐、技巧高超的合唱团对于加德纳先生来说,既是本职工作,也是一个莫大的雄心,这与西蒙.拉特尔在柏林或者杨颂斯在阿姆斯特丹的情况有点类似。除了这支合唱团之外,加德纳先生还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器乐合奏团,但是他工作的核心还是围绕着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展开的。

 
      其实,不管蒙特威尔第合唱团能否名正言顺地戴上“全世界最好的合唱团”这样的殊荣,你都必须承认它的每一场演出几乎从未降低到“超一流”的水准线以下。与许多其他顶尖合唱团不同的是,蒙特威尔第合唱团从来也不会在一项短暂的荣誉面前裹足不前,它甚至不会在一个固定的演唱范围内驻足太久。可能,这源于其丰富得超乎寻常的曲目库和细如牛毛的日程安排——一会儿是去圣地亚哥的歌剧院舞台唱一首无伴奏人声合唱,一会儿又在2000年的“巴赫朝圣之旅”活动中去五十个不同的地点演唱巴赫的康塔塔。

 
      没错,在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的DG、Philips、Erato和新公司SDG的录音里,你可以徜徉于一个合唱音乐的王国。当你能体会到了这一批珍贵声音遗产中不同曲目间的巨大风格差异,无疑会惊异于它超乎寻常的柔软度和变色龙一样的“变幻”潜能——轻盈雅致的拉莫、有着怀旧气息的勃拉姆斯、转承天衣无缝的维多利亚、牧歌式的普塞尔、激情洋溢的海顿、有穿透力的贝多芬、充满淳朴乡野风味的格兰杰、闪烁迷人的普朗克以及“开足了双倍马力”的巴赫。
 
 
      事实上,要在岁月的流逝中保持住长久的优秀地位,合唱团的主要功劳还得归于加德纳先生,是他在曲目选择中起到了主导的地位,并通过与每一位团员的协作塑造了合唱团独一无二的声音特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加德纳先生愿意冒险,去让一位年轻的歌手担当重要的声部,让他或她在从合唱席中挺身而出,成为一名光彩夺目的独唱者。2010年在普罗姆斯音乐节(Proms)中上演的蒙特威尔第《晚祷》就是一例,加德纳先生对于这部作品独特的、适应其体裁(sui generis)的解读已经让它成为了合唱艺术的一个标杆,人们对蒙特威尔第合唱团脉络丰富、新鲜而且适应性极强的声音特质赞不绝口,人们更加不会忘记,从这场演出中竟然涌现出了那么多杰出的、富有朝气的年轻英国歌手。

 
      话说回来,过去人们一度有过一种模糊的感觉,认为蒙特威尔第合唱团有了一种强硬的、不愿意妥协的过度自信,不过在最近十年间,这种自信慢慢地软化了,融洽了,一种柔和的色彩被调配到了原本高峻的声音控制中,对于技巧性作品的处理也愈发机智,自此,一种合唱艺术在全球的标准被奠定了下来。
 
 
 
 
 
 
 
 
 
 
 
版权声明:来源于古典音乐家网的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古典音乐家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过古典音乐家网书面授权的本网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古典音乐家网”。违反上述声明的,古典音乐家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 ·【音乐百科】学习小提琴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 ·【音乐百科】《西塔琴》披头士歌曲背后的印度..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脉络的承接—关于贝多芬第一、第..
  •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真的“净化灵魂”吗?